半夜咳喘一年案
■/沈同生
季某,男,36岁,纺织厂工人。一年前某夜,突然觉得气喘不得平卧,起坐咳嗽约2小时左右,吐多量白色粘痰,至临晨4时即下床洗脸刷牙,开炉做早饭。谁知洗漱之后咳喘即止,一如常人。从此每日半夜咳喘必作,至临晨洗漱之后自止。初诊于厂保健室,从气管炎论治,用消炎、止咳、平喘之西药不效,转某医院查治,胸透诊断为:气管炎伴轻度肺气肿。同时经五官科检查,患者有慢性鼻炎,故认为慢性鼻炎引起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对症治疗亦不效。后又从病发作于半夜考虑,疑为血丝虫所引起的过敏,但查血阴性。后转服中药,方药皆从宣肺止咳、降气化痰出入,不效。恙延一年,实为苦恼。乃就诊于余。
视患者颧红唇干,面有倦色,脉弦细微数、尺部弱,舌红苔薄白。因思先贤朱丹溪曾有“半夜嗽多者,多属肾虚火浮”之论述,此患者正是少见的典型的半夜咳喘,立法从补肾纳气、润肺止咳着手,方选七味都气加味,以观动静。
大熟地20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12克、牡丹皮10克、云茯苓10克、建泽泻10克、五味子6克、炙百部10克、炙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银杏肉5个。3帖。
药后患者自觉病去八成,所以他又以原方续服3帖,一年之疾竟获霍然。
按:祖国医学对于咳嗽病的辨证施治是综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的,如发病的新久,咳嗽的时间、节律、声音,痰的色、质、量、味,以及其它伴随的体征等。此案是在先贤“半夜嗽多者,多属肾虚火浮”的理论指导下立法处方而获治愈的。从中可以看出,先贤的成功经验确是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