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2018-11-02 09:23:49 兴化日报(数字报)

□朱  楠

今年的11月8日是记者节,这也是我毕业三年多以来即将要过的第一个记者节。思绪不禁飘回到那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填的并不是新闻学,最终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顺利被录取后,想的最多的是:以后我是不是就要成为像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记者一样的人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大学毕业以后,我并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直到今年8月份,才机缘巧合地考入了家乡的报社。

来报社报到之前的那段日子,我脑海里一直回想起大学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你们以后真的成为一名新闻人,一定要记住“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当时的我压根没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再加上毕业之后也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很快就把这句话抛之脑后了。

待我真正进入报社,迎接我的却是另一番场景,手忙脚乱地接手报社的微信公众号,从一个标题都不知道怎么网络化的微信运营小白,到现在开始慢慢的有感觉取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标题。也会开始关注那些10w+微信公众号的编写模式,笨拙地进行模仿,努力地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现在每天的工作不算忙碌,虽然也曾和同事一起采访创作出《揪心|准大学生突遭飞来横祸,多方支援展现大爱无疆》这样暖人心的文章,也曾和同事一起熬夜奋战出《人物|水乡又出才女:90后女导演童画入围奥斯卡学生电影奖,首谈与兴化的羁绊……》这样上万阅读量的文章,上周还第一次实地参观采访了五个地方,写出第一篇稚嫩的新闻稿件:《“改革开放40年·我们e路走来”新媒体行动走进兴化》……

但我真的是个新闻人了吗?我时常会这样问自己。想成为老师口中那样的人,于现在的我来说,或许还为时尚早。

近现代中国的著名记者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我不敢企及先生的志向,但既然有幸从事了这份工作,成为了一名记者,我便是抱着风雨兼程的打算,也从心底里希望更多的人会因为点击到我的一篇微信文章,翻阅到我的一篇新闻报道,内心深处能产生一丝丝的波动。

当然我最希望的还是: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

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