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家乡四十年巨变

2018-11-09 09:25:07 兴化日报(数字报)

□顾少俊

我的家乡大顾村是兴化最大的自然村,有26个生产队,5000多人。改革开放前,我们村没有公路,村民们出门要坐船。如果想去兴化县城,必须步行6里多的路,到车路河边赶轮船。轮船开到兴化县城要四五个小时。村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村里许多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去过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的人,会让村民们羡慕不已:“某人不简单,去过南京!”“某人了不起,去过苏州!”……

记得小时候,月食现象发生时,村里的老人会惊呼:“天狗吃月亮了。”于是,有人敲锣打鼓,看到月亮出来了,个个高兴:“天狗吓跑了,月亮保下来了。”

改革开放前,村里老百姓穷,住的大多是低矮的土墼禾草房。逢上雨季,土墙会被雨水浸泡倒塌。村里经常出现土墙跨塌伤人的事,土墼砸死人的事也偶有出现。

在大集体干活,有一阵子,干好干坏一个样,村民们没有积极性,上工像赶鸭子上架,收工像撵兔子。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土地承包制,土地承包到个人,效果立竿见影。同样一亩地,大集体时用双倍的工,收的粮食只有四五百斤,承包到个人,用工减一半,亩产可达八九百斤,有的达到上千斤。村里很快出现了万元户。村民们有钱了,禾草房不见了,全部变成了砖瓦房。

1977年,国家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中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人人都可成才。富裕起来的村民重视培养子女。40年来,我们村每年都有考上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大学生。40年间,这些大学生们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在校读研,或到海外留学的,也大有人在。

1987年,沙石路从县城通到我们村。村民们挣钱的路子宽了,青壮年们农闲时开三轮车出去收废品;收购鸭毛、鹅毛卖给羽绒服厂……街头巷尾再看不到甩膀子、晒太阳、闲聊的人了。村里有个小伙子,憨憨的,上学时成绩不好,家里穷,快30岁了,还讨不上老婆。改革开放后,他每天晚上捕鱼,第二天把鱼运到到镇上卖,腰包立马鼓起来了,很快讨了老婆,生了儿子。

改革开放让村民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我有一个同学,看了《霍元甲》的电视剧后,练武上了瘾,晚上不到教室自习,洗脸盆里装满细沙,十指朝沙里猛插。早上起床后,张开双掌对着大树猛击,嘴里不断发出“嗨嗨”之声,一心想练成“铁砂掌”“金刚拳”,将来也要做霍元甲那样为国争光的英雄。由于一心练武,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找他父亲反映情况。他父亲在外面打过几年工,见过世面,对儿子说:“练武可以,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后来,他毕业后,父亲送他去当兵。部队首长见他身体素质不错,把他推荐给武警部队。他后来在云南抓毒贩立了大功,还上了电视。他父亲说:“改革开放好,国家用人不拘一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鼓励私人创办企业,外出打工的村民,有了资金后,回家乡办厂,村民们就业的机会更多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我的一个同学在车路河边办了个船厂,每年赚几十万。去年,我们班搞同学会缺资金,他全包了,在县城租了个宾馆让师生们痛痛快快地玩了几天。

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了。现在村里通县城的沙石路变成了柏油路,通乡公路改造成7米宽的水泥路。公路边上竖起一幢幢漂亮的别墅,停车场上可见到一辆辆私家车。现在从我们村开车到县城只要30分钟。公路给家乡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家乡的变化,过去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村庄40年的巨大变化,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取得最大成就的见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家乡的老百姓从禾草房搬到别墅,从“无舟不行”到汽车开到家门口,曾经的愚味无知得到开化,曾经的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永远成了历史……这种变化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改革开放还在继续,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美,未来的祖国一片光明。

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