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性情中人

2018-11-16 08:59:06 兴化日报(数字报)

性情中人

读单玫《那一湾美丽的月牙泉》

□王  锐

散文最见性情,见的不光是平日里的性情,还有被遮蔽的性情。

比如单玫出的这个散文集,名字叫《那一湾美丽的月牙泉》。按说像她那种能喝一斤酒的豪迈女子,平日里呈现出的实在不是这种唯美婉约的风格,但这又确实是她真实的一面。我想起一个朋友说过的话:女人再怎么坚硬,也是水果夹心糖,心是软的。

住在散文里的单玫是一个柔软的单玫,她可以去思念芭蕉,可以去邂逅水芹,可以去亲近桃花,可以去注视枯柳。她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小感慨。

她悲春伤秋,她睹物思人,她细腻得很,深情得很。她跟大自然对话。一草一木都染上了她的气息,她对生命的感悟。

她写植物,可是你处处能读到她,是她借着这个植物在跟你说话。在她的散文里,她无时无刻不在场。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恰好跟我最讨厌的那类散文相互映照。那类散文,讲起植物来,从什么科什么属讲起,又什么《诗经》有云,又什么某某名家提起过,而作者本人面目模糊。常常令人有看他的散文还不如看“百度百科”的冲动。

单玫不一样,她写《冬至的月亮》,那月亮一点也不清冷,一点也不矫情。那月亮大大方方,神采奕奕,像一位俊朗的王子。那月亮底下有父亲、有朋友。那月亮热乎乎的,我们知道那是单玫的月亮。

讲真的,如果有下辈子,我愿意做一个男人。我以为单玫也一样,但她说,她想做一棵树。准确地说,她也没想。她就那么说了。写作的人,有时说话是过心不过脑子的。但这个问题调侃着她,追问着她。为什么想做一棵树呢?因为树没有记忆,没有欲望,没有情感。这是单玫式的判断,她判定树是没有情感的,有点武断。当母亲说百年后想葬在树下。单玫又决定,她变的这棵树,要长在母亲的坟上。武断后面有了柔软,就成了可爱。

读单玫的散文,你能感觉她就住在她的散文里,你感觉得到她的呼吸,她说话的腔调。如果你跟她熟,你甚至还会觉得散文里会钻出她的手来,她说话时,手是从来不闲着的。比起她的脸,她的手没有那么美,却是声情并茂,表现力极为丰富的。

单玫住在散文里,散文里也装下了单玫的世界,那个世界很真实,有花有草,有书有狗,有亲人有朋友。我女儿看了单玫的散文,常常气咻咻地说,你看人家单老师,写了好多她女儿的事情。你呢?我听了以后很惭愧。单玫的《给女儿的一封信》写得多好啊!说实话,看了那封信,单玫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她不再仅仅是酒桌上那个喝酒聊天的女子,而是一个开明、有主见的妈妈。她还有一篇《絮叨》,天底下哪个妈妈不是絮叨的呢?我妈妈就特别絮叨。长大了就知道那绵密的话语里是满满的爱。读单玫的散文,你是能感觉到她的体温的。

我是个不太喜欢写书评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对评价别人这件事缺乏信心。因为评价这件事本身就必然包含着作者的偏见和角度。说到散文,我就会想到董桥。那么多人说董桥好,但我就是感觉不忍卒读,觉得他的文字过于堆砌,做作得很。现在,我最喜欢读的散文是佐野洋子写的那些。我觉得太棒了,朴实、简洁,字字入心。但推荐给朋友看。朋友说,像白开水一样淡。朋友是喜欢董桥的。

其实,我觉得读散文如同交朋友,二手的评价往往只起引荐的作用,是不是对胃口,是不是投性情,只有真正交往了才知道。也许别人的甘露,恰恰是你的砒霜。也许他看不顺眼的,偏生你一见就合了眼缘。所以,你一定要读一读单玫这本《那一湾美丽的月牙泉》!我当然不会幽幽地说上一句“那些连王小波的随笔都没有读过的人,真是错过了”这样的话,但是,文字总是写给相知的人看,总是不要真的错过了才好!

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