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东海贤人韩贞

2018-11-24 11:04:15

明代哲学家、慈善家,泰州学派最杰出平民弟子——

东海贤人韩贞

特约撰稿 徐兴旗 摄影 杨桂宏


在世人眼里,戴窑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窑文化的古镇,还是明代哲学家、慈善家,“东海贤人”韩贞故里。戴窑,总是以乐善好施、勤学传教的面貌,激发人们对它的热切向往。初冬的早晨,我来到小镇,想到了这个淹没在村落里的韩贞纪念馆,以及它为世人所熟知的贤人文化。贤人文化历经了数百年,仍以数百年前的姿态注视着我们当下的生活。他是活的,是有魂儿的。韩贞“望烟送粮”的塑像凝聚着贤人文化跨越数百年的灵魂。

《吕氏春秋》说“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天地之气正,则十二律定矣”。气流动而成风。引动气机而成风化人,治理天下则事半功倍。欲改造社会,必先教化人心。公元1509年,韩贞出生在戴窑韩家窑,12岁时,为了生计,他跟着父亲学习做坯砖等陶工活。3年后,因父母相继生病先后离世。他以替人家放牛做工来偿还父母去世欠下的棺木丧债。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弟子朱光信听说了他的不幸遭遇和人品,甚是同情,前往探访后,认为韩贞是难得的人才,决定帮助他投奔王艮。经朱光信的举荐,王艮对他进行面试后,收下了这个大龄弟子。

数年后,27岁的韩贞顶儒巾穿素衣辞别师门,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可他刚到村口,便遭来了村民的哄笑和指斥。韩贞内心十分酸楚,看到乡民们依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也依然愚昧闭塞,甚至好勇斗狠,相互恶言相加,深感肩上担子沉重。他决心遵从师训,以讲学唤醒人们的良知,以化俗为终身大任,他深信,通过教化,定能改变一方风气。

有一次,一位窑工嘲讽地问他何日良知,韩贞笑而不答,却叫那人把衣服脱了,那人脱去衣服,韩贞又催人脱去内裤,那人急了,斥韩贞胡闹,并一再说:羞死人了。韩贞正色说: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知羞耻,明是非。此事传开,众人觉得韩贞的话很有道理。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

韩贞不慕仕进甘贫乐道,以倡明理学为己任的义举传到昭阳八大家之一的杨南金耳中。杨南金钦佩不已,决定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起初,杨妹听说他是孤儿,家境差,很不乐意。但当她听说了韩贞为人为学的事情后,心诚悦服地嫁了。成婚那天,韩贞进入洞房后说:“我想当梁鸿,不知你是否愿当孟光?”杨妹也是一位温柔细腻体贴疼人的姑娘,她沉思片刻道:“夫唱妇随。”于是夫妇商议将杨家陪嫁衣物分给四邻乡亲,侍女让她们回归杨家侍候老母。然后以梁鸿孟光相互勉励,相敬如宾,开始了男当贤人,女当织席的日子。

韩贞“望烟送粮”,救活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贫困家庭,已无从考证,但是有了这样一块垂范千古的“东海贤人”匾额。《孝亲》《敬长》《安分》《待人》等俚俗诗句,宣扬“安身立命”“安贫乐道”让你一定会拥有一场终生难忘的心灵洗涤吧。

“一教唯同一个心,此心无古亦无今。放之充塞乾坤满,敛则包含教化深。孔子叫人惟默识,曾参唯处要知音。此般至理人人有,莫向三家纸上寻。”韩贞当年成风化人的《答问三教》,早已根植于人心。而今戴窑的韩贞桥、乐吾路、乐吾学校等是否正在传承延续着什么。

乐吾路上,我与同行的对话,真可谓高其谈阔其论,指点江山。等到从忘形中回过神来,我们忽发痴想:要是能和韩贞在这条路上把袂谈心,那该有多好!但我们在车流往来的路上四顾彷徨,逢人便问,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晚秋了,远处的庄稼该上垛的上垛,该收藏的收藏,就连搭在墙头上的丝瓜南瓜藤也已整齐地拢在一起。村口古街巷的拐角处,刚修缮的韩贞纪念馆,明代古民居式样,简净、典雅。韩氏宗祠的老墙砖缝里生长出的猫尾巴草业已枯黄,微风吹来,摆动着的身姿有些羞涩。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只有青龙桥下的车路河水,把贤人的故事从数百年前说到如今。

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