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寻找文学之光





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侧记
第十五期
□本报记者 郭亚群
11月17日,《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乔叶,诗人孙昕晨,以及作家庞余亮、孙曙、麦阁、长岛、姜桦、宗崇茂等从北京、南京、无锡、苏州、靖江纷纷赶来兴化,闻风赶来的还有淅淅沥沥的冬雨,初冬时节的细雨轻轻在地面上击打出若有似无的音符,有按捺不住的兴奋,也有不忍惊扰的谨慎。
11月18日上午,首届施耐庵文学节重要活动之一——毕飞宇工作室第十五期小说沙龙再次移步市文化馆举行。著名作家育邦、乔叶、孙曙、庞余亮以及泰州和兴化本土的作家周卫彬、易康、单玫、李冰作为本次小说沙龙的主要讨论嘉宾。
本次讨论的小说《人皮二胡》有着一个惊悚的标题,让人充满了期待。它讲述了贪婪、暴力、自私的二胡爱好者老李,想尽办法得到朋友叶老师口中的那把“人皮二胡”,可是真正得到后才发现自己的执念原来只是一场误会。
活动的开场庞余亮老师向大家说明了毕飞宇老师因另一场文学活动未能到场,而毕老师的缺席并没有减退大家讨论小说的热情。
“小说的起承转折,包括它的细节、语言,在我看来还是比较成熟的,具有作者创作的野心。但我觉得这个小说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情节几乎完全依赖于巧合。车祸是巧合,车祸的肇事者是叶老师的女儿是巧合,人皮二胡最后是老李的误听也是巧合。完全依赖巧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真实。”“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内部应该有它可靠的逻辑。”
“如果想把它写得更真实一些,就应该有一个内在情感的逻辑。人物的行动应该按照人物自身的思想来安排。老李的情感依据是什么?仅仅写他的一个梦,对人皮艺术的迷恋,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小说作者没有把老李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出来。人物的性格一旦模糊了,他所采取的行动就必然模糊,老李这个人物的行动就缺少一个支撑。”“对于老李来说,他身上有贪欲、暴力、还有色欲,但是这三个张力都没能够贯穿下来。老李从头到尾只有一个‘老甲鱼’的背景介绍,这是不够充分的。”“它缺乏精神内涵和情感寄托,所以这个小说我读起来觉得比较空。有的地方甚至不知所云。情感和精神是写作这部机器启动的能源。因为它缺乏了情感和精神的支撑,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没有启动得了。”
“这篇小说拥有了戏剧性,却没有建立在逻辑之上,让人有很强的虚假感。小说缺乏情感和精神的支撑。”这几乎是所有讨论嘉宾的共识。小说需要戏剧性,需要转折点,这样才能有跳跃的思维,让读者获得更多的阅读快感。可是小说的戏剧性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小说逻辑之上,这样才能让小说更真实,让读者更信服。人物形象没有情感作为支撑就会使得整个小说缺乏内部的张力而显得空洞,让读者找不到支撑点,无法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我觉得可以先发制人,就是把最后这个不可信的口误放在开头。先告诉读者,这其实是一个带有荒诞性的故事,然后引发下面的情节。当然还可以有一种设定,他不是口误造成的。李老师跟别人喝酒吹牛自己有一个特别好的二胡,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老李的耳朵里。”“老李为什么对人皮艺术如此迷恋?可以从他的夫妻关系、包括他生活的能力入手,让这个人物具有悲剧感。”“我在想可不可以设定老李以前拿过手术刀是个外科医生,或者是一个有文化的屠夫,又或者小时候有过什么特殊的经历,才会让他有这种变态的嗜好?如果在老李的身上做足功课,那么他下面的行为才会让人信服。”“我们给他设定一个前世,他有一个童年的阴影,或者他经历过一些很重要的历史时段,他有少年的缺陷,他获得过某种暴力的快感,因此喜欢施虐。然而他年纪大了,无法得到施虐的快感、暴力的快感的时候,他怎么办?可能他的方式就是碰瓷,他成了碰瓷老手。他撞车不会别的,就是为了吓唬人,以身体来获得精神力量的快感。他天天都在碰瓷,然后有一天他碰到了叶子。”“剥老鼠那段可以渗入他和老婆的关系,也可以写出老李的过去,加大他剥老鼠熟练程度的描写,这样就可以看出他非常可怕。一定要把他的人物关系放进去,人物才能更丰满。”
不管“新人”还是“老人”,大家都非常默契地沿袭了小说沙龙的传统——将自己代入文本,假想自己是作者本人,提出更加可靠而有效的修改建议。
第一次参加活动的盐城作家孙曙由衷地感慨与“小说沙龙”相见恨晚,同时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小说逻辑、暴力叙事、小说张力、人物关系——“小说的虚构性应该建立在内部真实的逻辑之上。我发现现在周围有人创作小说时,受中学课文的选文影响很重,情节的逆转、跳跃成为了小说的模版。现当代的作家中比较优秀的小说基本上都已经放弃了情节小说的构架。我建议这个小说的作者,能够从小小说的思维和中学课本的小说思维中跳出来。刚刚几位老师都提到了解剖老鼠的那段,实际上那一段就是个暴利叙事。我觉得在暴力与道德之间,我们不能够绑架。这个作者可以在暴力叙事方面继续做一些努力。全篇中张力最强的一段也是剥老鼠,我看那段时是特别有期待的,可是看到最后,我很失落,作者把很好的想象力浪费掉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老叶和老李之间,老叶的女儿和老叶之间,老李的夫人、儿子和老李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是相互映衬的还是相互对照的?这样一种关系在小说中没有看得出来,所以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张力就不够。”
同样第一次参加小说沙龙的乔叶老师身上有一种让人舒服的亲和力,她用全场最清晰最标准的普通话告诉了我们小说戏剧性和新闻性的区别:“小说固然是需要戏剧性的,但是我认为小说的戏剧性要和新闻性分开。新闻是脱离日常生活正轨的、小概率的事件。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它要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真实感,需要很严密的、逻辑性非常强的物理外壳来支撑它。小说的内在是应该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入表达,很多作者就误解了,他们把新闻性这种小概率的事件变成了小说的素材。”此外,她还提到了小说中方言使用的问题:“我觉得方言的使用有必要性,但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改良。这篇小说中,方言的误听是整个故事的支撑,但是这个支撑点只照顾了本土读者,像我这样的外地作家看不出来,所以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是有困惑的。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拯救,可以在前面有铺垫,有说明,有旁敲侧击。”
“小说沙龙不可能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举行,对被讨论的作者来说,可能这一生中就这一次。所以更重要的是靠自我成长,要成长就要依靠阅读。你读的书多了,就会发现,小说有一千种一万种写法;读书过程中还要学会琢磨,我觉得毕老师就特别会琢磨,善于琢磨是作家成长特别快的一种方法;还有不怕献丑,要多写。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会不停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破绽,在创作下一个作品的时候,才能够避免那些缺点,得到提高。”育邦老师除了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解读外,又一次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编辑,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出现更多的好作者、好作品。
2018年的11月18日,或许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1922年的11月18日并不普通,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离开了人世。他曾写过:“黑暗、宁静与孤独,如披风压着我的肩头,迫使我用笔去创造光明。”他就是普鲁斯特。
这次讨论的小说想挖掘的也是人性中黑暗的、深渊的地带,而只有黑暗的地方才能体现光的价值。11月18日,我们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伟大的普鲁斯特,在思想的碰撞中寻找文学之光,用手中的笔去照亮黑暗,创造光明。
(摄影:张娈鸾)
育 邦
乔 叶
庞余亮
孙 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