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民俗“大冬大似年,小冬不值钱”
□刘双湖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兴化这个地方有“大冬大似年,小冬不值钱”的说法, 这里的大冬即冬至,方言统称“过冬”,也是指冬至,小冬称过冬烧纸。在人们的心中把过冬至,看成过年一样的隆重膜拜。在苏北沭阳人们就是跟过年一样的,置办酒席佳肴,很隆重。兴化在食品的特色上有“大冬圆子,小冬面”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从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小冬为冬至的前一天。凡是信佛教的地方,这一天都烧纸祭亡人。他们找到一份可以慰藉心灵的事儿。一片片飞舞的纸钱灰,漫漫地漂浮在空中。此刻,人们想到了亡灵,他们在天堂里是否也和活着的人一样,可以静心地享受这冬日里的清闲。有人对汉族传统节日认真总结了一下,阴间的四大节(清明、七月半、小冬、辞年),都是在人间的四大节(端午、中秋、冬至、春节)之前。只有大冬和小冬,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是最有特色的阴阳两大节。人们在祭敬先人时,总是把祭敬先人放在端午、中秋、冬至、春节之前,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兴化人有“大冬圆子小冬面”的习俗,冬至前一天,即敬神祭故人的那天吃面,冬至日吃圆子。冬至日吃饺子那是外地人的习俗。
农谚上还有“干冬湿年”的说法,即当冬至日是晴天的天气,到春节遇到是阴雨天的几率大。实践也证明了这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农谚,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