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从苏舍村的“包产”夭折 到小岗村的“红手印”

2018-12-21 09:57:09 兴化日报(数字报)

□顾成兴

1959年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各地公共食堂难以为继,粮食严重短缺。苏舍隔壁的第五大队连续出现社员偷粮和生产队干部私分粮食的事件,大队开会批斗,一当事人因恐惧悬梁自杀,导致周边邻庄沸沸扬扬、人心惶惶。大队食堂的锅里不得不掺进各种杂粮甚至稻糠,而且稀得照见人脸,根本管不了一饱。几个村干部实在饿得慌,其中一人想方设法从粮站搞来2斤米,在宿舍烧了一锅粥,炒了一碗韭菜,9个年轻力壮汉子眼睁睁等着稍稍填一填饥肠。偏巧,乡党委书记蒋怀宝带人前来督查,督查的内容就是有没有违禁开小锅灶。得到信报,一帮人手忙脚乱将一锅粥藏到隔壁宿舍床底,又将灶火熄灭。未及停当,乡政府办公室姜主任已跨进门来。

这位姜主任生得威猛,平素显得十分强势,批评人从不留情面,各队干部一见他就心里犯怵。在场几人都十分紧张,担心被发觉蛛丝马迹惹起一阵疾风暴雨。哪知姜主任开口就问:你们刚刚是不是煮了吃的,赶紧拿出来给我们吃上一点,蒋书记和我们几个人都饿疯了。大家半信半疑,简直出乎意料,平常一贯强横的姜主任居然这样一副求人的口吻。见大家迟疑着,姜主任又反复苦苦相求:我都闻见饭味了,不会追究你们开小灶,快点拿过来我们几个吃一点还要到别的大队走一走。终于有人去端来了粥锅,看着几位乡干部半刻功夫吃了个精光。9人等着的一顿美餐成了泡影,抚着空空的肚皮,暗自庆幸:开小锅灶的事,乡领导果真放了一马。

苏舍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原先的东、西两个高级社刚刚合并不久,苏、罗两姓合社不合心,公共食堂从刚开办时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渐渐冷淡、静寂。食堂里的饭食只能象征性地意思意思,各家千方百计寻求其他吃的补充糊口。一帮20多岁的青年干部,浑身激情也解决不了二、三百人口的吃饭问题。党支部书记苏广义,父母早逝,多年跟着哥哥一同生活,18岁便结婚成家独立门户。苏广义长得精瘦却力气过人,沤田里拉泥,人家两三人一起拉,他独自一人能够拉动自如。为人个性也十分强,说一不二,惯常颇具咄咄逼人之势。乡里分工负责这一片的邹义权科长比较看重这位年轻的高级社社长的精明强悍,多次向组织科科长唐书华举荐。公社党委将苏广义列为培养对象,先是调到乡里担任团工委书记,成立公社后又把他放到联合大队苏舍村出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苏月巧,兼任村会计,文质彬彬,能写会算,业务能力较强,脑子也活络,后来村里办厂时曾出外跑过供销。副大队长罗世元,以副代正,主管生产,为人勤勉踏实、忠实宽厚。副大队长罗文权,刚从部队退役回乡,工作积极主动,干劲十足。这样一套村领导班子,年龄最大的才二十五、六岁,充满活力,斗志昂扬,整体年轻化在当时全县乡村也不多见。搞合作社,苏广义领头的东社干得风生水起;大跃进,村里各项工作不让步;办食堂,村里雷厉风行,村干部带头让出住房给集体办大食堂。眼见得食堂将无粮可吃,饿着肚子的社员干活懒懒散散,出工怕出力,出勤不出活,苏广义和村干部全仗着强迫命令,加强督促,勉强维持农业生产。

此间,县委副书记王同庚分工海河区工作。王同庚同志是兴化县林潭人,1954年6月至1956年1月任兴化县县长。解放前,他曾任林潭区委书记。有一次,还乡团到林潭,因没有能及时转移,王同庚书记在群众的掩护下躲到了草堆里。还乡团搜查时用刺刀刺草堆,刺到了他的嘴角,他忍痛没出声。从那时起,王同庚书记嘴角一直留有受伤的疤痕。农村土生土长的王同庚经常深入社队调研,苦思冥想解决粮食困难的办法。通过对调查情况分析研究,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着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他酝酿了一个试点工作计划。

(三)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