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梦想击中的人
被梦想击中的人
——与女儿聊《月亮和六便士》

□潘 健
这个冬天冷得漫长,零下,零下,还是零下。寒风常常肆无忌惮地吹着。大街上年味正浓。人们穿着羽绒服,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在阳光下大声说笑。
突然想起一百年前的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伦敦中年男子,工作体面,在证券交易所上班。家庭美满,有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健康的孩子。他不出众,话语不多,走在大街上,和眼前的行人并无两样。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他会平平淡淡过完一生,享受着庸常的尘世幸福。年少的梦想随时间渐渐淡忘,直至烟消云散——和大多数人一样。
大多数人是什么样的人?每天来来去去,忙忙碌碌,为眼前的生计而奔波,就像一颗螺丝钉按在一架大机器上日夜轰鸣。生活井然有序,没有未知,也没有惊奇。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作者毛姆如此评论。
这个名叫思特里克兰德的中年人,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留下一张字条:“家中一切都已安排好……我不回来了。我的决定不能更改了。”
他抛弃了妻子,抛弃了孩子,抛弃了房子,抛弃了工作,成为一个自由人,没有了诸多身份的束缚。
他到巴黎画画,踏上了这狂放不羁的旅途。他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如果你耐心而细致地阅读,你会看到迎接他的不是鲜花,而是一丛丛荆棘——把他刺得体无完肤。在贫穷潦倒的处境里,他独自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他把世俗的道德准则踩在脚下,丝毫不顾别人的感受,伤害家人、朋友。
自私、冷酷、偏执,他并不被许多读者喜欢。一开始,我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毛姆以画家高更为原型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思特里克兰德,他不屑被世俗所接受。从他踏出家门的那刻起,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一心追求艺术,创作了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临终前要求土著妻子将这些画作付之一炬。
他只是画画,享受这个过程,并不考虑现实的困厄,也不追求生前的名利。梦想击中了他,俘获了他的整个身心——他成了梦想的囚徒。用毛姆的话来说,“他完完全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
纯粹、痴迷、伟大,他的画作透露着神秘主义气息,又令人敬仰,甚至敬畏。
网上很多读者都把它当作励志小说,激励自己听从内心的呼唤,勇敢追求美好的梦想。当然,仁者见仁,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分对错。我以为这并不是一本励志小说,最后主人公也没有收获到任何世俗的成功。
这本小说,贯穿其中的是对人性的洞察,包括人孤独的本质,自我实现的困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对人抵达的终点的思考。它认真而严肃地探讨永恒的话题: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梦想,个体与群体,道德与自我……
里尔克说,“在根本处,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的孤单。”思特里克兰德,他知道自己注定无法与这个世界沟通。即使身边最亲密的人也无法理解他——你看小说中的三个女人,无法真正融入他生命里。这种孤独感弥漫全篇。
或许,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囚禁在观念的铁塔里,靠一些意义模糊的符号与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因此,生命才更需要一种深刻的同情——不仅同情他人的遭遇,还要从他人身上发现我们共同的局限,从而理解生命的丰富与复杂。
“我好像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面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东西撕得粉碎。”
毛姆“理解不了”,我也是。先哲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些枷锁,来自制度、习俗和各种偏见。要想在诸多的限制中,走出一条异于常人的道路,极为艰难。而人之为人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不自由的处境中勇敢地选择,并为自己的决定而负责,活出自己想过的人生。这个过程,是孤独的,也是可贵的——“他对自己的命运从来也没有抱怨过,他从来也不沮丧。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心智一直安详、恬静的。”思特里克兰德,他最终活出了自我,拥有生命的大自由。
毛姆在书中放大了这个个体的特质,处处折射出思想的光辉,促发人们对艺术、自由、爱情、生存等方面的思考。作者也许在提醒我们,生活中不仅有六便士,还有一轮明月高悬碧空。不管你抬不抬头,它始终都在。刘瑜老师说的好——“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如果思特里克兰德不出走,他会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许,孤独是艺术家的道德,他应当是一个人,他必须是一个人。捍卫理想,除了出走之外,可能还有心平气和的妥协,在隐忍中孤独地向着梦想进发。如卡夫卡,保险公司的小职员,却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于默默然中开出生命的花朵……
但对于思特里克兰德而言,他只能听从内心的呼唤,服从自己的命运。古人云: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女儿:昨晚摘抄了书中这段话,送给你: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