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展销会
□陶俊国
最近几年,每当年终岁尾,总会有外地的小商贩,到我们小镇开展销会。
往年,来我们这里的小商贩,几乎是踏着“一、二、一”的口令来的。第一天下午或傍晚,小镇才开来几辆外地的小卡车,卡车里当然是装满了货物,第二天一早,起床一看,小镇人民路300多长的街道上,就齐刷刷地冒出几十个用油皮布搭成的棚子,棚子里摆满各种货物。每个棚前,都有一个小喇叭在大声吆喝了。
十几天前,听说又有小商贩要来小镇要开展销会,可一直没见动静。五六天前才来了一对60多岁的老两口,丈夫清爽,妻子富态。两位老人一到这里,立即开始搭棚子,棚子搭好后,就把所带来的各色各样的服装,有的平摊在摊位上,有的则挂在棚子的四周。300多米长的人民路上,就这一家外地小贩,显得有点孤单。
第二天傍晚,吃过晚饭后我和妻子一同散步,来到了这个摊位前。老两口在吃晚饭。我们停住脚跟老人闲谈。原来,他们俩是先前部队,本来这几天应该在我们邻近的乡镇开展销会,因为那个乡镇在修路,要绕好长的路才能到。人老了,不愿折腾。于是,他们就先来我们这里,而其他人则先去了邻镇。
老两口生活十分简朴。晚饭就是米粥,下饭的菜则是咸菜和腌生姜。我跟他们开玩笑说,老两口出来赚钱,该对得起自己呀,晚上应弄点下酒菜!丈夫笑着说,不是自己不想吃好菜,而是身体不允许。指着妻子说,你看她,“三高”,不减肥不行呀!通过聊天,我知道老夫妻俩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家里的田,几年前就被人家租去开挖蟹塘了,老两口在家里玩了一年。可成天闲着,闷得慌,于是,跟着村里的生意人一起学做小生意。不是为了赚钱,纯属是活动活动筋骨,赚点欢乐。
我问他们,到各个乡镇开展销会,场地怎么洽谈,要不要缴佣金。丈夫告诉我,他们几十个小商贩也是一个组织,有领头的,领头的人专门负责跟当地人接洽:场地租用,水电连接、安保等事项,然后再把租金分摊到各个小商贩身上。每个地方的租金是不一样的,有的多有的少。这由和当地谈的价钱来决定,还与生意的好坏有关。生意好的地方,领头的就多收点,生意不好就酌情减少。
老人告诉我们。我们这里的生意好做,尽管镇子不大,但每次来的时候,人流量还是蛮大的,人们的购买力也蛮强的。好的时候一天能做两三千块钱生意,再不好至少也能做一千大几。就是今天,他们也做了一千几呢!有的乡镇生意好时也不过如此。
又过了两天,来开展销会的小摊贩才陆续到齐。小商贩们一来,整个人民路两旁全是一个挨一个的卖各种商品的棚子。可老天爷好像有意跟他们过不去,商贩们的油布棚子刚搭好,各种商品刚陈列出来,就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并且,一下就是两天!下雨天,来购物的人当然就很少。
直到第三天,天气才完全放晴,可气温又不给力:陡降,前两天最低气温还是零上2度,这一天一下子降到零下6度!温度再低,也挡不住人们来展销会购物的脚步!还没到中午,来购买货物的人,已经把整个人民路挤得满满的。购物的人多了,商家的脸上都漾满笑意,各种创意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忍痛割肉大甩卖的”,有“工厂倒闭,产品抵工资的”,有“样样五块,件件五块!五块钱不还价,还价欺骗大”的,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错过就是一年”的……这些耳熟能详的吆喝,大家见怪不怪,讨价还价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在谈不拢的再到下一家。反正有的是时间,“货比三家不吃亏”。
展销会在我们这里开了一个星期,每天从上午到夜间,人民路上都是人来人往。虽然,所有的商品,在小镇上并不稀奇,超市、商场和大卖场里都有得卖,但人们还是来购买。这也许是好奇,也许是来凑热闹,也许是在家里闷得慌,出门散散心……
一年一度的展销会,成了小镇及周边乡村老百姓的购物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