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稻草垛
□陈明干
稻草潮湿,打完稻场后,须将稻草就地布放在打谷场上晒一两个太阳。晒干后的稻草,除了一部分分给乡民作烧草外,还有的作为耕牛越冬的草料。
水牛是生产队耕田耙地的“大劳力”,是重点呵护的对象。那时,每个生产队有两三条水牛,所以,供牛越冬的草料既要积足,也要堆好。
每年秋天,水稻收割之时,生产队都会在场头上堆积至少两个以上的大草垛。
堆这样的稻草堆,要比夏天堆的麦草垛更高更大,参加堆草垛的人也更多。
因为稻草垛堆得又高又大,这就要有更独特的堆积方法。
在堆稻草垛之前,早有人在草垛位置的附近挖了一个深洞,竖立了一根长长的桅杆,桅杆上用麻绳横向悬吊一根粗大的“毛头”(比竹篙还要粗的竹杆)。毛头两端分别系着麻绳,一端便于扣住草捆,一端供人向下拉动“毛头”,以便另一端的草捆送上草垛。
与堆麦草垛一样,众人先用草叉拖、用草杠抬,运来稻草做“草垛跟脚”。做这种草垛跟脚比较简单:将稻草直接堆放在大草垛的位置上,不管拉来多少,尽管往里面拉、往上面堆放。
到了一人多高的时候,就有两个专门堆草的人爬到了草垛上。他们用草叉将地面上送上来的稻草布平、压实,一层一层地堆放。
到了大约两丈高的时候,下面的人再也无法用草叉向上递送稻草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旁边的那个立着的桅杆了。
稻草被人一小堆一小堆地用草杠抬过来。这边负责叉草的人将准备好麻绳铺在地上,叉上稻草。达到一大堆的程度时,叉草人收起麻绳的两头,合起来,系在毛头一端的麻绳扣上。毛头的另一端,两个人埋下屁股,用力下拉绳扣,甚至整个身子匍匐着,压住毛头。这种杠杆原理使得毛头另一端的草捆被高高吊起。下拉毛头的人转动毛头方向,另一端的草捆就被送到了高高的草垛上。草垛上的人接过草捆,解下绳扣,悬吊着毛头的麻绳扣又下落到捆草的地点……
经过连续多日如此这般的操作,两个又高又大的草垛山一样地耸立起来。几里路外都可以看见这两个大草垛。冬天,暖阳照在场头上,两三条水牛依在草垛旁边,不紧不慢地咀嚼着稻草,显得特别的悠闲。
农户自己种田后,耕牛很快消失。乡民舍不得齐刷刷的粳稻秸乱成一团,便用脱粒机脱稻谷。脱粒后的稻草都是齐头的,这种齐头草,除了煮饭烧菜外,还可以满足另一项家庭副业的用草——搓绳打草包。
齐头稻草多,也需要堆起来。
堆齐头稻草,其方式与堆麦把、稻把一样,都是稻穗头一端与稻穗根部的一端交叉码放,最后形成三角形屋顶状的草垛顶。不同的是,许多人家的齐头稻草垛都是堆在自家房屋附近。院子里有,厨房里有,外面猪圈里有,山墙边也有,凡能堆草垛的地方都有。如此,用起来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