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凤祥老师的新作 《雅俗堂主杂记集》写两句
□沈海波
认识王凤祥老师缘于多年前文联组织的一次审稿会,我的任务是诗词部分的文字校对,虽然我不懂诗词奥妙,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但我看到诗词作者里有一个熟悉的名字——王凤祥,不由加以关注起来。
在我的印象里王凤祥是长篇小说《血战兴化城》的作者,他怎么写起诗词了?而且写得如此精深。审稿会现场的一位作家告诉我,王凤祥老师是兴化的资深作家,七十高龄了。他何止写小说,他的散文,杂文才写得好呢!
从那时起我找来王凤祥老师的作品认真地拜读起来。
前不久王凤祥老师突然到了我的单位并赠送一本他的新作《雅俗堂主杂记集》,我很激动。王老师人很憨厚,是一位慈祥的长者。陪他一起来的藏书家刘盛炀告诉我王老长期坚持写作,前段时间身体出现不适,刚刚出院回来。我很敬佩。王老此次来除了赠书于我,希望我能为他的新作写一篇评论。我非常惶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除了写一些小小说之类的文字并没写过其它。我的师傅唐应淦是写文学评论的行家,可惜我没学到他的皮毛,他老人家也没用心教我。
和王老师相比,王老师是个多面手,他的新作《雅俗堂主杂记集》里有精彩的小小说、散文游记、人物传记、生活杂谈和书评书序,尤其让人震惊的是他的作品里还有电影剧本《血战兴化城》和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缉私风暴》。
有人说过:凡是作家,在感情和创作上,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其作品往往闪耀着作者家乡的影子和作者生活的足迹,表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挚爱之情。王凤祥老师就是这么一位爱家乡、写家乡、念念不忘家乡的文学老人。在王老师的作品里有着恢弘气度的战争场景和水乡小镇人文风情;世俗的小人物,在他的笔下惟妙惟肖;王老的作品不仅有严谨缜密的思维,还有细腻的心理活动、细致的场景描写,书里乾坤展现了他不俗的文字功力!
《浴室八怪》“门神”杨矮子,业余修脚员,细虎子和小黄狗,“麻甩”葛四,小八怪“沙斜头”,顾大眼的“怪眼”,八怪大哥——扣羊子,“赖三瘸”和浴室八怪,这些人物故事把小镇风情和世俗写的淋淋尽致、妙趣横生,真正做到了小故事大道理,让人回味。王老师的作品非常有张力,携带着家乡的温暖和淳朴,彰显了民风淳良。
拜读王凤祥老师的新作《雅俗堂主杂记集》很感动!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家乡风情画卷。王老师通过作品“赞文友”抒发他对家乡才俊敬仰和友情,王老师谦虚待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而提高,只有这样的人生才充满了生机,我们必须像别人给予我们的那样对别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是王老师忠实的读者,王老师的电影剧本《血战兴化城》历史场面恢弘,无数的革命先驱在他的笔下机智、锐气、壮烈而栩栩如生。他不愧是一名有着革命军旅生涯的优秀作家,他的情感、他的红心、他的秉承,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里,都方方面面的表现出了一个老作家爱党、爱国,无限忠诚的至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