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与酒:梁山好汉的杯中人生
□陈学文
李逵以好喝酒闻名,但酒品欠佳,兴化人有个俗语叫“武酒”,意为酒喝高了,与人一言不合就动手打架。
李逵出身贫苦,属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一旦有酒喝,必定要喝个痛快,所以喝醉是常事。喝完酒的李逵常常招惹是非,打架骂人样样来。戴宗评价李逵:“这厮本事自有,只是心粗胆大不好。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时,却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我也被他连累得苦。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以此江州满城人都怕他。”
琵琶亭上,李逵与宋江、戴宗饮完酒,宋江要吃鲜鱼汤,李逵自告奋勇到江边渔船上讨鲜鱼,听渔人说要等鱼牙主人来了才能卖,李逵大怒,把渔人一顿乱打,最后和张顺从岸上一直打到水里。
上了梁山后,只要李逵到外面办事,宋江必然千叮咛万嘱咐,第一条肯定是不许沾酒,但李逵总是不管不顾,一有机会就偷偷摸摸弄两杯。
唯有两件事李逵确实管住了自己的酒瘾。宋江写反诗被抓进牢里,戴宗出门办事,嘱咐李逵专心照顾宋江饮食,不得喝酒,李逵真做到了,寸步不离宋江左右。李逵要回家接母亲上梁山,宋江嘱咐他一路上不得饮酒,李逵也做到了,唯恐喝酒误事。在内心里,李逵是把宋江当作亲人一般看待,即便宋江给他喝了毒酒,李逵也只是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李逵是个粗人,心直口快,好管闲事,杀人时不分青红皂白,喝酒后更是放大了他的这些性格特点。
酒是李逵性格的营养,不可或缺;酒也是李逵人生的助燃剂,一点就着。
在喝酒这个问题上,鲁智深与武松有两点相同,一是酒量都很大,喝个二、三十碗酒或是一桶酒不在话下。二是酒后都特别能打架。正如鲁智深自己所说:“洒家有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
鲁提辖在潘家酒店与史进、李忠三人喝酒,却被隔壁的啼哭搅了酒兴,不觉大怒,一问才知金翠莲父女被恶霸欺负,引得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迫不得已做了和尚,鲁达也变成了“鲁智深”。
在五台山当了和尚后,鲁智深有四、五个月没有闻到酒味,“口中淡出鸟来”,于是在半山亭中抢了两桶酒,无多时吃了一桶。注意,鲁智深没吃一口菜,一桶酒就下了肚。醉酒后的鲁智深上得山来,打得众多僧人东躲西藏。
三、四个月后,鲁智深又下了一回山。山下的酒店都是寺里的房产,不卖酒给五台山的和尚吃,鲁智深灵机一动,自称过往僧人。在没有下酒菜的情况下,鲁智深先喝了十来碗酒,然后就着半只狗肉又喝了十来碗,还不过瘾,又让店家打来一桶酒,不多时又都喝了,直看得店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喝醉酒的鲁智深战斗力超强,打坏了金刚,打伤了众僧,惹下大祸,五台山呆不下去了,只得到相国寺去管个菜园子,从而结识豹子头林冲,才有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梁山大聚义、坐化六合寺的传奇经历。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说的就是鲁智深。酒改变了鲁智深的人生,酒性也成就了鲁智深的佛性。
因酒而改变人生的还有林冲、关胜、杨志、史进……
风雪之夜,林冲要不是去市井小店沽酒御寒,恐怕早就被大雪压塌的房子砸死。要不是房子倒塌,恐怕也早被陆谦等人放的一把大火烧死。林冲栖身山神庙,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牢城管营的谈话,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从而报仇雪恨,逼上梁山。
江南平定后,关胜被朝廷授为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本来春风得意,前途不可限量,可他竟然因醉酒失足落马,得病而亡。醉驾危害生命安全,古已有之。
根正苗红的杨志,只因在黄泥冈误饮了一瓢掺有蒙汗药的酒,最终走投无路,落草为寇。高富帅史进要不是在家中宴请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喝酒,也不会被官府追捕而走上梁山。
一部水浒,几乎每个章节都有喝酒的故事,透出一股浓烈的酒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梁山好汉共同的行为特征,酒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成就了他们英武豪迈、雄浑慷慨的生命气质。在酒的作用下,才会有那么多热烈奔放的英雄,才会有那么多曲折离奇的情节,才会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英雄与酒,梁山好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