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积树居絮语

2019-03-08 20:20:08 兴化日报(数字报)

□姜晓铭

我每天在这里轻松自在地读书写字,写我在书斋里谈书话书的絮语和生活的点滴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陈子善先生为我题词:“书海无涯,世界上的书实在读不完,但能读到好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翻书小语

当清晨的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窗外的阳光照耀了我书架,躺在床上随意地翻读一本书,开启一天的生活。

一个内心光明的人,从他待人接物处事态度,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状态。阴婺的人在阳光下总会暴露出其虚伪和轻浮。生活中我见识过一些人,留给我的印象不单缺少阳光,恐怕还缺失教养。

我出生的兴化东门读书人多些,加之家教,自然而然的规矩也就多,老辈们说:这是礼数。因为受教化多,重情重义自是应当。记得我的朋友当兵,每年的春节我都去给他父母拜年,直至他退伍回家,至今还保存他当兵时送我的照片。

我母亲教育我:“是兄弟就永不背叛。”我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待人谦谦礼到,哪怕出门在外,我都会尊重我遇到的人,不论他们的身份、职业;因为人是平等的,遇见就是缘分。今年九月,在郑州开会,因为入住的房间电器有问题,我请服务员找来修理工,进门来的伊师傅一会儿就修好了,我请他坐下休息一下,他说:他也喜好读书,想不到我们读书人没有架子。我告诉他生命是用来尊重的。

想到这么多年来,我行走在路上,山中遇童子我有童真,沙漠遇行者我们同行,海上遇赶海人我们乘风踏浪;我将遭遇的苦楚深埋在心中,我将遇到的欢乐与人分享,我坦坦荡荡;因为爱,所以爱。

遇到自私自利的人时,我能够微笑面对,因为我心中拥有阳光。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学问不是寻常事

文化兴化,源远流长;儒学兴盛,名家辈出。楚水文脉,氤氲书香;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明代万历年间,任兴化知县的湖广武林人欧阳东风赞叹兴化“人文蔚起,学问好修,不减邹鲁”。

兴化写字的人多,发表者众,每每看到一些熟悉的人名出现在报刊上,甚为他们高兴;不过高兴归高兴,看见那些原本就写不出文字的人,常有文字见诸报刊,这就怪异了,且用的是早年已经整理好的汇编文字,那就说不过去了。我知道我读书不多,学问不如人,但人品决不能不如人,这是读书人做人的根本,为文不易,为人更难,但不能欺世盗名。

兴化读书人是讲礼的,我遇见的先生总是温文尔雅的。任祖镛先生引经据典、以理服人,每次回答提问都是以“您”称呼对方,这充分体现了先生的儒雅。培元兄说:“研究历史,否定容易而肯定难,不能轻易否定!”兴化人在文化艺术上勤奋创作、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这就是兴化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人们对家乡除了充满深深的爱恋外,葆有的是对学术追求的不断探究。胡适先生说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居家读书,读可读的书,写心中的点滴感悟,一有时间和感觉就赶紧写出。每天总是为书忙。黄岳年兄曾赠我“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对联,想到我邑前贤国学大师李审言自学成才、篝灯夜读、立言不朽、学问赅博。佛说:要有很深很深的缘分,才会将同一条路走了又走,同一个地方去了又去,同一个人见了又见。

读书做人做学问,求真不亏心,这是书生本色。感谢严勇先生赠诗:年华老去逝无痕,精神弥坚应有根;学问不是寻常事,万苦千辛只为真。

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