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既紧紧抓住了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的“痛点”,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深入落实房住不炒定位的实践方向,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随着2019年的到来,楼市的动作幅度确实不小,前有利率降低,后有松绑限购,限价。从去年菏泽打响“放松限售”的第一枪之后,十余个城市相继跟进,截止到今年2月下旬,已有19座城市放松或变相放松了房地产政策,其中西安、合肥、南京三个城市放松迹象最明显。2019年,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的自主权还会不断增加,接下来限价、限售、限购等调控政策可能会逐渐放松,未来一些棚改大户城市、限售的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政策或将进一步松动。2019年,兴化楼市也将迎来新格局。
据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月兴化城区共成交商品房414套,同比去年上涨70%。春节期间一批少量新房源的推出,成交量上有小幅度的上涨。从房价方面来看,2月城区住宅成交均价8182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6%,最高成交价达到了9191元/平方米,成交主力依然多来自东南片区。
坚定“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
2017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期望中的边际变化。一是涨价动力衰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1个二线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2019年1月份首次由升转降,在环比下降0.1%后,2月份环比降幅扩大至0.2%。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金融日渐规范。监管规范有效遏制住各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居民购房杠杆运行有序。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末低4.4个百分点。三是楼市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在房住不炒定位下,近期个别城市结合地方实际微调政策,积极探索构建楼市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这一要求基本排除了房价剧烈波动的可能性。过去,我国城镇房价出现普遍性快速上涨,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经济转型受阻,经济活力受限,经济动能消减。表现为:地产路径依赖与内在转型需求矛盾加剧,高房价降低经济活力,高房价透支消费和投资潜力。
应该看到,我国楼市非理性繁荣空间已经非常狭小。2018年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基础,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将很大程度决定未来楼市发展空间。同时,房价过快上涨也明显透支了楼市增长潜力。特别是当前部分城市房价与房租和群众收入的明显背离,已经影响到部分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的实现路径。
因此,要坚定“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深入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同时,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加快构建楼市长效机制。房地产金融政策要切实发挥引导住宅理性建设和理性消费的作用,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为目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首付贷,严禁为不具备加杠杆条件和空间的个人提供加杠杆通道,主动防范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风险。
统计局:1-2月份房价走势总体平稳
在3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走势总体平稳。商品房销售面积略有下降,很大程度上是有两个原因,一是春节因素的影响,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毛盛勇表示,按照中央关于房地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同时,加快长效机制的建设,广大老百姓和投资者更加清醒地、更加理性地对待购房行为。所以房地产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来会更好地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2019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90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711亿元,增长18.0%,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1%。商品房销售面积141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2018年全年为增长1.3%。
1-2月份,房地产投资有所加快,毛盛勇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期土地的购置费增长比较快。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施工进度有所加快,推高了房地产的投资。
关于下一步的走势,毛盛勇表示,存在一些支撑房地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因素,比如房价,目前表现比较平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或者施工面积还保持一定增长,这可能会对房地产投资有一定的支撑。
另外也有一些制约因素,从1-2月份数据来看,土地购置面积是下降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是下降的。房地产投资有一些支撑因素也有一些制约因素,下一步,一些地方还会继续优化和调整政策,所以,房地产投资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溢价率回升 二线城市成房企拿地主战场
3月份以来,土地市场虽然没有迎来成交量的大幅井喷,但从房企参与土拍热情来看,高溢价地块成交数量增加势头明显。与此同时,二线城市正成为房企拿地布局的主战场。
从2019年以来的土地市场来看,成交面积同比延续下跌,土地购置均价同比涨幅扩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量达到近千宗。并且集中在中西部、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二线城市。其中,2019年以来地块成交数量最多的城市为郑州,高达81块。其次是昆明、青岛、重庆、成都等,成交数量为50宗左右;而杭州、西安、贵阳等城市则居于第三梯队,成交总数在30宗左右。
各能级城市土地溢价率均有所上扬,尤其是二线城市部分地块溢价率明显上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考虑到目前房企现金流相对宽裕,土地市场正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单从土地溢价率来看,该指标已经终结了2018年一整年的低位徘徊状态,在2019年初明显回升。这种趋势在二线城市表现最为突出,2月份二线城市平均土地溢价率升至13.4%,环比增加3.3个百分点,在各能级城市中涨幅最高。
专家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是苏州、福州等热点二线城市成交了多宗优质地块,其中苏州有三宗地块的溢价率都在30%以上,推高了二线城市的溢价率。此外流拍情况也明显好转,尤其是2月份,流拍率仅有1.66%,较2018年底及2019年1月有明显好转。
业内分析指出,2018年三季度以来三四线城市陆续降温,部分开发商将拿地重心重新调整回一二线城市。
另外,从这些城市成交的高溢价地块的土地属性来看,依然是纯宅地居于首位,占到高溢价地块的42%,其次是商住地,占到34%。从城市看,南宁、西安、天津、宁波等城市高溢价地块多为商住,南昌、海口、郑州三城的高溢价地块多为纯住宅用地。
专家认为,与2018年下半年相比,2019年初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块热度明显回温,溢价率升高,尤其是杭州、北京、郑州等城市的部分地块由于区域位置较好,且二线城市市场回暖,提升了投资预期,房企纷纷加入土拍阵营。
专家预测,从当前土地供应情况来看,三月底大概率将迎来一波集中供应潮。地价较为合理,尤其人口、产业支撑能力较强的二线城市有望成为房企拿地的重点城市。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