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河长+网格长”机制守护河晏水清

2019-07-09 11:27:21 兴化日报(数字报)

“河长+网格长”机制守护河晏水清

全市骨干河道实现“一河双长”,河湖管理有了“顺风耳千里眼”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 通讯员 周广学 宋怀兵)6月25日上午,开发区卤汀河临城街道兴南村段,兴南村党总支书记李永红开始了担任网格长后的首次巡河。卤汀河是省级骨干河道,流经兴南村西十自然村段,长约2公里。一天前,李永红与市河长办签订了网格化管理目标责任书,成为管护这一河段的网格长。

李永红持有一部“兴化水利”手机APP,犹如“顺风耳千里眼”一般,她巡河的时间、巡河轨迹通过这部手机实时上传到兴化市河长办的管理平台。点击“巡河”“巡查结果上报”,当天,李永红巡河得2分。“兴化水利”手机APP设置河道垃圾、涉水违建等十几种涉水问题的页面,发现问题点击一下并现场拍摄,反映问题的文字和图片即自动上传至管理平台。

6月24日举行的兴化市河长制网格化工作业务培训会上,共有292名河段网格长与市河长办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这意味着盐靖河、上官河、下官河等8条省级河道,海沟河、渭水河等4条县级河道的管护进入河长与网格长“一河双长”的模式。

兴化市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87万亩,有20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全市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河长管护体系,其中村级河长就有3600多名,初步实现每条河流都有人管护。但现实工作中,也有少数河长不能很好地履职尽责,平时是否正常巡河无从查证,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开展河长制网格化治理是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的制度创新。我们将管理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上下联动、资源整合,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推动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市河长办相关人员说,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力求实现网格管护范围内无新增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无占河打桩、无垃圾堆放、无大面积水花生、水葫芦等水上植物聚积,无畜禽养殖和珍珠养殖,无渔网渔簖和大罾地笼,无机械捕捞螺狮,无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提水养殖水草直排入河等破坏水生态、水安全行为的发生。

网格长主要由沿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作为河湖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们至少两天巡查一次辖区,未发现涉河湖问题的实行“零上报”制度,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上报。市河长办制定具体的网格化考核评分办法,得分排名情况将作为优秀河长、河长制工作先进个人评选的依据,同时反馈至有关乡镇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近年来,市河长办不断创新河湖管理新模式,先后实施了三级河长“万人培训计划”、河长制进校园“万名中小学生活动计划”、夕阳无限好“万名五老志愿者行动计划”等“三万计划”,开辟了“绿色护水邮路”,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保护清流行动”深入有效开展。

1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