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催生戴南镇道道水岸风景




图1 夏爱东部署河长制工作。 图2 盐靖河风光带。
图3 城中河风光带。 图4 徐唐村新建的水岸果树林。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清澈的河面上,不时驶过的农家挂桨船,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新栽的排排树木与河岸边的草坪,点缀着一河清水,让人心旷神怡……这是笔者日前在西塘港河畔戴南段,看到的一道河岸绿色风景……
全长近60公里的西塘港河,流经戴南镇6.75公里、宽约80米左右。
与西塘港河相媲美的还有盐靖河,全长54公里,流经7个乡镇,在戴南境内长8公里。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同样是河水清清,树木成行……
这是各级河长和广大基层干群共同打造的“水岸作品”……
戴南镇按照“三清五整一提升”整治要求,将这两条河打造成样板河工程,调运土方8500多方,新栽各类树木70000多株,种植草坪26.5万平方米。
戴南镇党委书记夏爱东说,全面落实河长制,关乎生态环境、事关产业转型,是我们守好水生态底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于是,他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河长办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践行落实“两山”理论,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水环境治理摆上重中之重,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镇河道水质显著改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构建工作体系,协同化抓好推进。.一是河道管理网络全覆盖。全面构建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的“河长制”组织领导体系,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负责人任镇总河长,分管负责人任副总河长,7条市级河道、39条镇管河道是镇干部任河长,村级河道是各村党组织书记任河长,全镇所有河道实现管理网络全覆盖。二是河道日常保洁全覆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入130万元对所有镇级河道分76个标段,每个标段配备1名保洁人员,常态化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广机械化打捞,全镇共有8个村,共投资16万元购置小型机械打捞船,大大提高了工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计划明年在全镇各村适度推广应用。三是河道监管责任全覆盖。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镇河长办,配备专职人员4名,具体负责河长制实施中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河流治理、管护情况及各河长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大督办力度,督促整改落实。认真推行河(湖)警长制,严格落实定人、定段、定责、包不发生,突出河道生态环境问题的“三定一包”责任制,全力保障河道清理整治。
坚持标本兼治,系统化抓好治理。一是开展专项整治。紧紧围绕市“两违”“四乱”专项整治要求,强化问题排查,开展集中整治,累计清理废弃沉船、农杂船289条,拆除违建码头4处,清除岸边废弃桥架18处、闸板24处、青坎废弃棚舍35处,清理渔簖32处、地笼360多只、罧塘12处,疏浚整治黑臭河8.2公里,拆除两违39处、1260平方米,河道违建实现“零增长”。二是打造样板河道。按照“三清五整一提升”整治要求,实施样板河打造工程。同时,扎实推进每村一条镇级示范样板河道打造,完成裴马大河、刁家大河等村提标改造。三是凝聚整治合力。充分发挥微信等宣传载体作用,推进村规民约制度建设,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吸引更多的“民间河长”,激发全社会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在河岸边显要位置树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理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督查考核,常态化抓好落实。一是完善推进机制。不定期开展镇村两级河长集中巡河活动,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通报水面保洁、坡岸整治、两违防控等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严明责任、明确措施,合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注重跟踪问效。镇河长办联合镇考核办常态化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大督办力度,督促整改落实,强化“两违”“四乱”零容忍,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促进了河长制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全镇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河道日常保洁、“两违”整治、河道管护等工作的督查考核,对成绩突出的河长及单位进行表彰,对河长制落实不力、失职履职不到位的河长,严格责任追究;对造成河道生态破坏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保“河长制、河长治”。各村也在河道整治中打造“水岸风景”。
(陈长荣 徐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