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逢水辟路奔小康

2020-09-15 15:17:45

逢水辟路奔小康

——水乡兴化305县道的变迁

我老家在戴窑镇新花园村,属典型的里下河水网地区。小时候在田里玩耍,远远听到邻近东台市境内204国道上的汽车声,总是伸长脖子翘望着,心想什么时候我家门前能通上公路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化县交通局面向全县公开招收公路施工技术人员,我有幸考入到县交通工程公司工作,从此与公路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1985年元旦后,报到上班,正好赶上五里大桥(县交通局设计、县交通工程公司施工)竣工剪彩仪式,兴丁公路开启了全面建设,我们公司倾力参与施工。1986年底,兴东公路(原兴丁公路)举行通车典礼,戴窑通上公路啦,我们出门方便了。走出家门,踏上公路,搭上汽车,一个多小时路程就到了兴化县城,比起过去坐上半天的轮船,简直是一种穿越。然而没过多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简易砂石路坑坑洼洼、破烂不堪,车在路上走,人在车里颠,颠得全身骨头都散了架。尽管后来不断改善提升道路等级,车路河畔戴窑段米厂开始兴起,那来往不息的超重车流还是让道路不堪负重,路在呻吟!

2009年,戴昭公路(原兴东公路)戴窑东段五公里(后称305县道)实施改造,该项目是兴化市东部交通的主干道,是连接戴窑镇和大丰市的重要通道。原有路面破损不堪,部分路段街道化现象严重,机非混行,造成车辆行驶速度慢、安全隐患多、道路运行效率差等诸多问题,导致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迫切需要对原老路进行快速化改造。承建单位金桥工程有限公司,组织精兵强将,保证要素投入,利用近三个月时间,对原路进行铲除碾压处理,加铺二灰碎石和沥青 混凝土,建成了路面宽度为8米的二级公路,改善了交通环境,优化了地方投资环境,促进我市东部经济发展。但随着地方经济重要支撑的米厂迅猛发展,以及戴窑工业园区快速崛起,原本的道路又显得“力不从心”了。

鉴于戴窑镇东西向主要通道老305县道,老路等级差,交通事故频发,通行能力不足,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201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路北侧新建戴窑镇韩窑村至灯塔村农村道路建设工程(俗称新305县道),分解老305县道,带动戴窑镇的发展。我们金桥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标路基桥梁施工任务,组织派我分管该项目。全线起点位于戴窑镇,终点接大丰204国道,新路位于老家北边,路线全长8.475公里。起点到塔子河桥路面宽度16米,塔子河桥东路面宽度10.5米,全线桥梁12座,投资约1.1亿元。新305县道戴窑段工程自2017年下半年开工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历时20个月,于去年优质安全地完成了工程任务,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交付使用后的新305县道,路面平整,路容美观,视觉良好;交通安全设施齐全,标志设置清晰合理,对交叉口处标线进行了渠化设计,设置了信号灯;全线采用单臂路灯,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一片祥和、温馨。在村口设立了城乡公交站台,村民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更加顺畅,加之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车这一优惠政策实施,习惯早起的老人经常相约到县城品尝兴化地地道道的早茶“皮包水”,然后转悠一下,再赶回来吃个午饭还挺早的。到了晚上,有散步习惯的村民,成群结队相伴而行在路上,他们一路上的笑声、歌声、言语声,越过公路两旁新植的风景树,传遍广袤的田野,飘向希望的远方。行走在宽阔平坦的新路上,溜达的居民是那么的惬意,行驶的车辆是那么的舒适。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沿途百姓拍手称好;这是一项振兴工程,乡村发展赢得先机。村里94岁的袁志叔老人每天都到路上转一转,他逢人就说:“想不到,在我屋后建了这么好的路,我这把年纪真是赶上好时代,还是共产党领导越来越好啊!”

新建的305县道,柔和的路灯令人流连忘返,宽广的大道接纳八方来客。这样的公路,在兴化还有许多许多。我到县城工作这35年,历经了水乡公路翻天覆地的变化,“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从梦想到现实,真正是“寻梦千垛美路,路在脚下;赞美兴化交通,通畅无阻”。而305县道的变迁,正是兴化交通巨变的缩影。

(袁根祥)

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