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社会力量关爱下一代
凝聚全社会力量关爱下一代
——戴南镇关工委开展“学党史 献爱心 润童心”活动纪实

□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许湘山 沈忠玉 马桂荣
“要不是大家帮忙,我这个家早已‘散板’了,感谢党、感谢好心人!”8月26日上午,五星村66岁的韩秋英从戴南镇关工委副主任李加驹、春海集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宝贞手中接过资助他孙子小高的1000元助学金时激动地说。
小高今年10岁上三年级,爷爷患癌症去世,父亲常年患病,母亲改嫁。镇关工委、妇联、村党总支多次关心帮助,让这个特殊的家庭置身于温暖的社会中。这是戴南镇关工委开展“学党史、献爱心、润童心”活动的一个侧影。
23个企业关工委
资助41名困境儿童
4月21日,由原戴南镇、张郭镇、茅山镇合并新组建的戴南镇宣告成立。市委常委、戴南镇党委书记夏爱东要求新一任关工委的同志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关心下一代、关爱弱势群体、关注重点儿童结合起来,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再造一个新戴南”合力。他带头进村入户,关爱弱势群体,资助困难学子。
于是,镇关工委把救助困境儿童作为“一学两心”活动的载体。他们讨论制订了《戴南镇救助困境儿童方案》,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汇聚民营企业关工委等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困境儿童活动。
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志俊带领镇关工委驻会人员,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同核实困境儿童的情况,同时向民营企业发出《倡议书》,倡导他们积极参与困境儿童的捐助活动。镇关工委向有关民营企业发函,提供困境儿童的名单、家庭困难的具体情况和家庭住址。8月24日,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刘林带领镇关工委驻会人员,会同申源集团、双乐颜料有限公司、京生管业有限公司等23个民营企业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分别与41位困境儿童见面,给困境儿童分别送去4.9万元的资助金。
戴南镇关工委把学党史、颂党恩,与办实事相结合;把企业回报社会与资助困境儿童相结合;把解决学生困难与励志教育相结合,选准了关工委工作的角度,延伸了工作的长度,开掘了工作的深度。这些做法得到了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13位“爱心妈妈”
成为最美风景
5月29日下午,在戴南镇慈善会、关工委和个体经济联合关工委倡议下,一支由13人组成的“爱心妈妈”团队,走进戴南中心小学为她们结对关爱的小学生,共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之前,她们已为7所学校的13名学生,每人捐赠1000元助学金。
她们有的给孩子们送上了精美的爱心蛋糕,有的送上了不锈钢钢笔,更有“爱心奶奶”――江苏省作协会员王玉兰,把荣获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特别奖、2020年泰州市政府文艺奖的《玉兰和她的孩子们》散文集,现场签名赠送给同学们。
江苏兴星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工委主任许国兰说,这次爱心活动激发了我们每个人的正能量,今后,我们一定要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来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13名受助同学与“爱心妈妈”们深情拥抱,表示一定会克服困难,好好学习,接过爱的“接力棒”,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爱心回报社会。
镇关工委副主任李根山的案头有一本账,上面记满了帮扶困境儿童的数据:近三年来,他们已资助困境儿童近200人。镇关工委着力拓展帮扶渠道,做到困境儿童救助“广覆盖”。每年春节前,把需救助儿童的名单报到镇慈善会,由慈善基金予以救助;引导企业回报社会,资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及困难职工,为寒门学子圆梦助学;联合个体经济成立爱心志愿者团队,发动有爱心的个体业主,救助困境儿童。
在戴南23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爱心妈妈”“爱心伯伯”“爱心叔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8月7日,企业负责人黄华国和戴南镇关工委一行6人,再次走访该镇管家村困境大学生小李,黄华国当场捐赠助学金10000元,勉励小李好好学习,争取学有所成,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近年来,黄华国已累计捐款超30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帮助困境学子。
茅北村、顾冯村的企业主孙树明、孙跃华二人捐助14名今年考取大专院校的学生2.5万元,不仅解决了这些学生的入学困难,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百余儿童学
唱“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是流行于茅山地区的传统民歌,2010年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秦代,茅山号子就应运而生,且千百年来久唱不衰。
上世纪50年代茅山民歌手朱香琳曾随江苏省歌舞团将茅山号子唱进中南海,后来茅山号子还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近年来,央视、省市地方媒体关于茅山号子的报道不计其数。在茅山,无论是男女老少都会唱一段茅山号子。
镇关工委副主任荀加勤等在调查中了解到,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聚集劳动的机会相对减少,茅山号子面临失传的危机。他们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汇报,并与茅山学校联系。大家商定,在茅山学校开设茅山号子公益培训班,选择100名学生参加,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茅山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陆爱琴担任老师。
陆爱琴有着一副“金嗓子”,既高亢有力又甜美细润,行腔稳健,咬字有力,吐字清晰,乡音乡情交融。16岁时,她跟着乡亲们一起“打”号子。近30年来,陆爱琴的身影、歌喉出现在泰州兴化几乎所有的乡村舞台上。2007年,她还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泰州”的演出,与台湾歌手周杰伦、央视节目主持人董卿同台演唱茅山号子。
陆爱琴说,茅山号子是茅山的根、茅山的魂,我对茅山号子的感情好比孩儿对待母亲,作为国家级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培养更多的茅山号子小传承人。她利用星期天或者暑假的时间,为100多名孩子上课,选择其中10多个孩子重点辅导。当她看到孩子们唱着原汁原味的茅山号子时,打心眼里高兴。连她5岁的外孙女也能登台唱一段“牙牙学语”的茅山号子。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镇里举办文艺活动或者茅山号子艺术团下乡演出时,总要安排他们的“打号子”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