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红军后代回家乡讲述长征故事

2021-11-09 08:51:31

本报讯(通讯员 潘小俊  陈鸿鸣)11月4日和5日,老红军沈毅力之子沈晓渝带着军号、电报机、水壶、旧军衣等珍贵史料文物,来到昭阳街道讲述革命先辈的光辉岁月。

1906年,沈毅力出生于昭阳镇(街道)长安社区东营街一个普通的家庭,原名沈大毛,周恩来总理为其改名为沈毅力。1931年,沈毅力在“第二次反围剿”江西东固一战中参加红军,并给苏区带来了一部100瓦的军用指挥电台和一大批蓄电池。长征开始后,沈毅力带着电台紧跟党中央,踏上漫漫征程。当时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工程人员,中央红军开办了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沈毅力担任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沈毅力先后任重庆电信学校、南京电信学校(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校长等职,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沈老于1991年去世。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在昭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楚水小学,沈晓渝通过长征时先辈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家乡干群深刻了解到红军完全是靠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前途和祖国命运的责任感,支配着自己去艰苦奋斗,去冲锋,去抛头颅洒热血,去夺取胜利!这种毅力,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沈晓渝在讲述中激励人们爱党爱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