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跨界”共护兴盐界河源头之水

本报讯(通讯员 邹 磊 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11月13日,兴盐界河中堡镇和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段,一条绞吸式清淤船正在河道中疏浚淤泥,“吸”上来的淤泥被输送到大纵湖镇的排泥场。“我们负责淤泥疏浚工程,大纵湖镇负责提供排泥场地。”中堡镇分管负责人说,此次疏浚工程总投资20万元,疏浚土方1.2万多方,实施清淤后可提高水体的流速和自净能力。
疏浚兴盐界河是中堡镇与盐都区大纵湖镇和滨湖管委会打破区域界限,联合实施的护河行动项目之一。
全长约40.36公里的兴盐界河是兴化市与盐城市盐都区、大丰区的交界河,也是我市境内最北端的一条东西向省市级河道。兴盐界河西起大纵湖,中堡镇和盐都区的大纵湖镇、滨湖管委会处在河流的最上游,其中,中堡镇境内流域约1.2公里。
河流跨界的特殊情况,在河道整治中往往会出现各自为战、或相互推诿等现象,部分养殖户、非法捕捞人员甚至利用这种现象打起“擦边球”,“浑水摸鱼”逃避整治,致使跨区域沿河养殖、偷放偷排、非法捕捞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问题难以彻底根治。
中堡镇与大纵湖镇和滨湖管委强化“上游一盘棋”的思想,以对生态负责、对百姓负责、对下游负责的态度,前不久形成联合护河治水、守好源头之水的共识。为加强治水护河联防联治工作,三地打破区域界限,联手发力,积极推进兴盐界河治理保护工作。三地签订了委托书,相互间可以全权处理各类涉河事件。签订委托书后,一些曾经棘手的涉水问题迎刃而解。在落实各自河长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跨区域涉河事件发现难、监管难、处理难等问题,三地完善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动处置、定期会商等方面的机制,促进跨区域治水护河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协作机制建立不久,10月22日,三地即开展联合执法,组织85人、11条船只,对兴盐界河上游河道内违法停靠的船只、违法设置的地笼虾笼、渔簖等进行突击清理。当天共清理违规占用河道停靠船只4条、河内地笼50条、渔簖4处、虾笼120条,拔除河桩300多根、钢管200多根。
下一步,三地将以保护大纵湖湿地生态为重要抓手,强化区域合作和齐抓共管机制,共同守护好兴盐界河的源头之水,力争“上游治水争上游”,确保“一河清水送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