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杭村:整治村庄环境 促进村民增收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赵山玉)日前,笔者沿着宽阔的戴南迎宾大道北上,来到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藕杭村。
在张沈公路北侧,“藕杭村”的醒目标志跃入眼帘,两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显眼。该村党总支书记王成忠说,这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和目标。
王成忠介绍,藕杭村由原先的杭堡、藕池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人口1789人,耕地2355亩。在学党史、办实事的进程中,村里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事关老百姓的“小事”做起,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蓝天白云下,一幢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镶嵌在绿色的大地上,里面各项便民服务设施齐全。王成忠说,藕杭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原先的村部在一所废弃的小学里,老百姓戏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后来只好迁移到村杭池果蔬合作社大棚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9月20日,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落成。
在村南头的小河边上,一座“八角亭”与荷叶构成一幅“水墨画”。王成忠说,这里原先是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村里经过整治后,实施沿河驳岸工程,新建了这个凉亭供老百姓小憩。近年来,村里沿河驳岸长度达到近800米,新建了四座凉亭。
在古色古香的“百姓大舞台”旁,墙壁上的一幅风俗画洋溢着水乡人家的气息。走进藕杭村,这样的“墙画”随处可见。
一座用麻石铺成的水码头,与岸边的一棵具有百年历史的古树构成一道“小品”。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朱明龙介绍,这是60年前一户人家为女儿作为“嫁妆”修建的码头,村里巧妙地把它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小景。
在村头公园里,我们看到两块造型精美的大石头。王成忠说,这是在外地工作的藕杭村籍人士捐赠的,他们说:“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是我们的根,乡愁的记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指着公园里的树木花草说,全村绿化覆盖率已达37.48%。
“为群众办实事,必须做好村庄环境和农民增收两篇文章。”王成忠举例说明,2017年,村里通过上争获得了240万元的省级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成立了由村集体经营的杭池果蔬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200亩承包田作为大棚基地,种植最新优质品种甜瓜。合作社每年用工50多人,其中固定工20人,多是村里70岁左右增收困难的老年人。合作社每年支付务工报酬40万元左右。四年来,合作社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用以建设村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