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难后获,先事后得
□罗鹤军
《雍也篇第六》引起我思考的有两句话,分别是——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冉求以“力不足”安慰自己的不思进取。你如果不按自己的想法去活,迟早有一天会按照自己的活法去想。生命旅程中重要的是去尝试,挑战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什么都没有做,先打退堂鼓,这不行,那不行,其实就是“今女画”,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
孔子老师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你认为是对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就应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边学边做,在前进的旅途中会发现沿途的很多风景,结识很多的朋友,同样,也会发现自己未曾显露的潜力。那时候,你会为自己惊喜,会为自己的收获感到自豪。活出别样的自己,需要的是一个起点,一个尝试,一个坚守。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的经验。《秘密学校》里艾达老师悄悄地学做老师,心里是忐忑的,但凡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心里面总是有点儿“怕”的,战胜“怕”的感觉和体验就是成长的真实内涵。
联系《论语》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锻铸。
《论语》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先难而后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付出努力和汗水,没有人能在一个早晨取得成功。父亲经常说,喝西北风还要把嘴张开来。
先事后得。在做事的过程中增长才干,积累学问,沉淀智慧。我的母亲不识字,可是她在生活中发现的智慧是我读书所不能代替的。
前几日,去南京看望父母,给母亲带了些南瓜种子,让她种在屋后的山坡上。母亲问:“这瓜长大了,结的是牛角瓜,还是圆圆的番瓜呢?”我说是长长的牛角瓜,她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种什么就收什么。你要是不种就什么也收不到。”多么朴实的话语,许地山《落花生》一文中,母亲“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劳动的过程是辛苦的,收获的季节是喜悦的。春华秋实,你这么种,就这么收,就是这么简单。
过一会儿,母亲询问:“儿呀,最近一段时间有进步,有学问了,写了好些文章,肯定不是三十年前泰州师范学习的知识吧?是从加拿大学习来的吗?又是哪个老师教你的呀?”“妈,你猜,是哪个老师教我的?”我调皮地说。母亲寻思了一会儿:“哪个教你的呀,是你自己吗?”听到这话,我对大字不识的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跟他的年龄、学识、职业,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对自我还有期待的人,他会有自我的觉醒,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自觉地在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前进。“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忙活了一会儿,母亲擦擦手对我说:“儿呀,你读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不过如果你来斩长鱼卡,你膀子肯定没有我有力,没有我斩得匀净。”这一次我更惊异了。母亲每天斩长鱼骨头喂鸭子,鸭子勤奋地下蛋。母亲手上有劲,拎一大桶水上山如履平地,毫不费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一定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认得几个字,也不要骄傲,看不起劳动人民。平凡的人们身上也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就像我的那些如泥土一样朴实的、在地里劳作一生的长辈们一样。他们身上的品格、情怀和智慧是我们永远也学习不完的。
先难后获,先事后得。学无先后,达者自尊,道理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