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事·插草把
□徐兴旗
农谚说:开春杀一个,强过秋季杀一千。防治庄稼的害虫必须从预防着手,把害虫消灭在没有发生以前或初发生的阶段,才能达到省工、省药、收效显著的目的。
睡了一冬的麦地,揉着柔情似水的眼神,使整个乡野都温馨起来。“春雷响,万物长。”雷声轰隆隆地惊醒了庄稼人的梦,一场透地的春雨让麦地绿遍了农人的心房。
此刻,戴着眼镜的农技员仁明却忧心忡忡地说:害虫的繁殖力很强,大多数害虫在一年之中能够连续发生好几代,如果不注意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常常会引起很大的灾害。
去年秋天荒九亩的圩边上,他将一对棉花红铃虫放在棉花上,让它们交配繁殖,第三代时,产生的幼虫就达到250多条,结果棉花减产四成以上。为这事,他老婆兰香一个月不让他喝酒。兰香就是不明白,一个破村农技员,搞什么试验?能掀起什么浪?
仁明懒得搭理兰香,等儿子放假回来,他让儿子算了一笔账,吓得兰香浑身冒汗。
仁明趁机“讲经”:明天立刻停下一切活计,准备扎草把,捕捉粘虫。粘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三代左右,一般每头雌蛾大约产卵500粒,最多可达1800粒,几代繁殖下来,一头成虫累计产生的后代就有成千上万个,大发生年份,能将庄稼成片吃光。
乡野上,绿油油的麦苗挺直腰杆,空气中氤氲着麦苗清甜的芬芳,油菜花金光灿烂地点缀其中。
大爷早早地来到仁明的院墙外。他从草垛上拔出一捆棉花秸,抖掉残枝败叶,然后,一手握砍刀,一手拿一根棉花秸,刀由棉花秸根部往上削去,很快,一根光滑的棉花秸棒便呈现,紧接着刀口向下将棉花秸根部削尖。
听到动静的仁明夫妻来到大爷身边,赶紧从稻草堆上抽出草捆,抓出适量的稻草,然后将稻草上下两头捆住扎牢,往棉花秸上部一套,再在稻草中段扎上一根草。
“粘虫的成虫在白天有潜伏枯草干柴的习性,所以要成虫出现的季节,在田间插立草把,诱集成虫加以消灭,对减轻粘虫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仁明边扎草把,边继续讲他的经,大爷眯缝起双眼,微微地笑着。
蹲在地上数草把的兰香也被仁明教化,她知道:一个田畦分两面插,间隔五六米插一根。眨眼的工夫,她分别捆好各个圩口的草把:前荡30根,北滩子20根,新圩子15根。
北滩子远离村庄,仁明找来两根挑草绳子,将北滩子的草把一捆,用扁担挑起;前荡离村不远,但隔着庄前大河,需要撑船下田才行。
仁明一路上挑着草把往北滩子而来。一路上,换了三五次肩,终于到达田头。
插草把就简单多了。背着一捆草把,在麦地墒沟里行走,每隔五六米从背后捆子里抽出一根草把,往麦畦一米处插去。套稻草的一头朝上,削好的尖朝下,用边插下去。当最后一根草把插完,回望身后一根根草把兀立田间,他若有所思。
“当的当,闲言碎语咱莫讲,麦田插草把咱在行……”那天,仁明在乡里五四青年联欢会表演《插草把》节目,赢得热烈的掌声。那声响似粘满一粒粒鱼籽般白色虫卵的回收草把,在灶膛间发出噼里啪啪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