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佛光·烟火

2022-03-04 08:48:02

佛光·烟火

——兴化乡村游记

□金鸿美

 

1

冬至后与友相约,再访古镇沙沟。浓雾散尽,天气和煦,暖若阳春。

沙沟古称“沙溪”“石梁”,位于兴化西北一角,里下河腹部,有“江苏地理中心”之说。其境内,河湖纵横,水域辽阔,整个镇区四面环水,是典型的苏北水乡。

小镇入口处是一片空阔的广场,沿路道步入,有一座石梁桥连接新老街区。

老街区内,店铺林立,街巷井然,居民住宅建筑虽陈旧,却保有多处明清风格的古巷道,存有鱼市口、苏北公学、虹桥等多处历史旧址。尽管翻新重建,散落于民居群中,却没有一点违和之感。镇中心处,赵家大房最有气派,整个院宅前后四进,青砖小瓦,屏门隔扇,镂窗砖雕,颇有些江南古镇庭院的风味。

沙沟街区巷道很有特色,东西绵延贯通,狭窄幽长,南北时畅时滞,曲折拐角。巷道内平整清洁,生活鲜活。偶有妇女驾着三轮电车,疾速进出,行人避于人家门檐下,侧身让过,彼此淡然……

2

人说沙沟有三棵树:一棵菩提,一棵香橼,一棵紫薇。

小镇东北角,有一座寺庙——大士禅林,与沙沟街区一河相隔。寺庙不大,院落内菩提树与香橼树,可谓镇寺之宝。

进入寺庙内,有大和尚随从。

虽是隆冬,庙宇上空蓝天无云、艳阳普照。仰面细瞻,菩提树已叶尽凋落,枝丫上满是金色的果实,一树菩提子饱满如珠,映衬着蓝天透亮地黄,似乎每一粒都闪烁着佛光。水乡多楝树,每年冬季也是缀满一树的果实,只是楝树果蜡黄、干瘪,没有眼前的菩提子灵光闪现。

大和尚在一旁介绍说:菩提是“觉悟”“智慧”的化身。全国寺庙中,最有名的菩提树有三棵,现在还能开花结果的,仅有大士禅林的这一棵了。说罢,撩起手腕上一串佛珠,原来此物就是采摘的这棵树上的菩提子串穿而成。

流连之际,再次仰面观望一树菩提子,戏言自语:能掉下一颗菩提子就好了。大和尚合掌一笑:菩提子只遇有缘人。

香橼树紧挨着菩提树生长,枝叶不凋,香橼果硕大、金黄,如成熟的柑橘,晨起的雾气浸润了树身,凝结的水珠垂而不滴。一棵菩提与一棵香橼,共处一寺,挨身而居,也算有缘了。

紫薇树长在小镇另一处,此次无缘一顾。

3

近些日,与寺庙有缘。一个月前,与友相约去兴化林湖的西丁村。

西丁村河汊交织,沟渠遍布,村内白壁花墙,街巷交错回转,村中心区念佛楼,曾是华中军区第一野战医院的驻地,现改建成了村部活动室、展览厅。西丁村是现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由周边的东荣、西华、南富、北贵四村撤并而来,合称“荣华富贵”,千亩葡萄产业是该村的经济支柱。

镇沟寺,坐落于西丁村村南入口路道一侧,隔着一条河沟,可见庙宇堂皇、恢弘庄严,颇有气势。

刚入山门,有寺院住持大师迎出。住持戴着口罩,问客何处而来,听口音,知是乡邻,遂放心。

寺庙不大,前后两进,大雄宝殿西侧建有厢房,住持大师一路陪伴介绍:古镇沟寺历史久远,位列“兴化十三刹”之首,这两年凭他一己之力,广结善缘,募集200多万善款,不断翻修扩建达成了如今的规模。

大师递过香火,与友人拜过如来拜观音。友人请教:寺中楹联“皈依”,何故写作“归依”?是否繁体简写?大师作答:“皈”同“归”,佛家修行,本源为“归”,“皈”是武则天后来所造之字,现今两字可通用。

寺中有一楹联尤其喜欢:東土西方有聖境,嶽神羅刹同法身。并非于寺中一刻了悟了禅机,而是褪色的红纸上所写的字,笔法沉稳,字字方正,墨色浸润,入木三分,非大家而不能书。大师眼角一笑:我师父写的。

出山门与大师辞别,见路边有一座烈士墓碑粉刷一新。大师合掌一拜,自语道: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尊菩萨,值得后人景仰参拜。

大师,智慧也,佛光与烟火,互不相欺,两不相欠。

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