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feng

2022-03-11 08:29:57

大智读古诗

feng

——李峤《风》的遐思

□王大智

读了李峤的风,我的心就在风中了。一会儿吹落叶,一会儿开鲜花,一会掀波浪,一会儿斜青竹。我的心中劲吹着feng。

首先是疯。一阵阵风扑面而来,直奔树叶,二话不说,“解落三秋叶”。你毫无防备,等你醒悟,金黄的外衣,已经给你剥落下来。宋太祖眨眼间披上黄袍,你不知不觉中“黄袍”却被扯下。像一位满头乌发的帅小伙,有一天照镜子,猛然间发现,毛发稀疏,几成秃子。你心里想,爱你没商量,这个风好疯狂哟。

这还不算。“过江千尺浪”。注意,它自己是过江,感觉如履平地般地行走,但它掀起的浪是高的,千尺之高。台风中超强的级别是16、17级,此时它在海面掀起巨浪可达14米之高,亦不到50尺,而李峤的风浪达到千尺,惊涛骇浪如在眼前,似乎随时扑来,堪称威风凛凛,势不可当。风,好疯狂的风哟。

这也还不算。“入竹万竿斜”。本来笔直的竹,风一来,立即倾斜,不能自我。本来直正是竹的一大特点,但风一来,全然变色。还要注意,是万竿斜,统一的斜,整体的斜,集体无意识。

所以,在你还没醒悟过来之前,在你没还过魂来之前,你会发自内心地惊呼,风,好疯狂的风哟。

再者是奉。细细想想,深入骨子里想想,风恰似狂士,但并非恶魔,它实际上是个赤诚的奉献者。“解落三秋叶”,三秋叶不解落,怎会有二月花呢?“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风深谙此理。所以,解落三秋叶是个智慧之举。其中这个“解”字用得好啊,它使我们想到妈妈为孩子解衣,让其休息入眠做美梦。这个“解”字初看是鲁莽,细思有温和。是妈妈的手,是满满的关怀,是深深的爱。“能开二月花”,像变魔术似的,让枯叶变成了鲜花。风,能唤醒枯枝,催开花朵,绽放美丽,“东风夜放花千树”。所以,它是美丽春天的参与者、建设者、奉献者。

还是风。风度的风。比如还说“解落三秋叶”的“解”,我们常说秋风扫落叶,“扫”字有力得有点凶,不近人情,而“解”呢,轻悄悄地,慢悠悠地,有力度,亦有温度。善“解”人意,风度翩翩。

再来看看“入竹万竿斜”吧。如果要表示风的威力巨大,可说入竹万竿折,甚至入竹万竿断;如果考虑押韵,可说入竹万竿趴。但作者用了“斜”,仿佛竹子是在敬佩中倾倒,在风面前竟折腰了。这样的风是有威力、有气势的,但不蛮横,不狂妄,就是绅士之举,风度宜人。所以,这是冷暖有度的风,这是轻重有节的风,这是有风度的风。

再作一点字形字义的联想。笑,上面就是竹,下面是夭,表示“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风使竹像鞠躬,让人见微笑,这个风是有分寸,有礼节,有风度的。

也是丰。内心的丰盈。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勾勒如此在万物面前变魔术的风,与自然嬉戏的风,气势磅礴的风的诗人一定非等闲之辈,内心定有日月吞吐,胸间总藏气象万千。确实,李峤,名峤,峤者,尖而高的山,本来名字就是一种志向、追求、气度,再以字“巨山”来呼应,更觉非同一般,气度逼人。而李峤也非徒有虚名,20岁就中进士。大诗人白居易二十七岁中进士,还得意于“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更何况人们常慨叹“五十少进士”,李峤真可谓少年得志。更重要的是李峤学有所用,职务上三次被拜为相。他是我国唐代最早写咏物诗的诗人,写了125首咏物诗。写作上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玄宗曾曰:“李峤真才子也。”《旧唐书》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如此多才者,必有斑斓多姿的心田,当然会刮起气势恢弘的风啰。

李峤给我们带来了威力十足、变化莫测、刚柔并济的风。我想到了《西游记》中的风,悟空抓起一把风闻闻味道就能知道是清风还是妖风,我又想到家风、学风、文风,都应该让李峤的风吹一吹,然后抓起一把闻闻,我们也能自豪地说,噢,是温馨的风、灵动的风、有坚骨的风。

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