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准养老护理员的跟班日记
□扬 子
11月23日 星期一 小雨
从住地到颐养中心步行用时18分钟。传达室的师傅问:干嘛的?“我是新来的。”“哦,新来的,好!”随着问候声,我到了主管主任的办公室。本来主任让我先到中心的老年公寓,说是让我“先了解下什么是老人”。我直言,我估计能接受。于是,我被安排到了护理院的12楼。
11月24日 星期二 小雨
一位95岁老人起床、上完厕所,我将其坐轮椅上推至同房间的阿婆床边,给他轮椅固定好。杨老师和我在负责的其他几位老人间穿梭。眨眼间,老先生竟然坐到了阿婆床边的藤椅上。这将老师和我吓得不轻,万一老先生跌倒了,受伤了,这就是护理事故了。这位老人神智时而清楚,时而模糊,幸好没出状况。由此可以想见,老人们的防跌倒需要时刻关注,片刻不能松懈。
11月26日 星期四 小雨
接触的入住老人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好说话。据老师讲,唯一清醒的教师老人,在她刚来时,只要看到她坐下来了,就会喊她,让她帮着数尿不湿,数尿片,数饼干,数水果;96岁老人的女儿说范老师尿不湿用多了,78岁老人的大女儿说抽纸用多了……
怎么应对的?开始,老师用班长的三字经“哦,好,是”应答,后来,用对老人的护理效果“无异味,无破溃,恶化进展缓慢”做回应。老师说:我只做好我该做的,你说什么与我无关!这句话好霸气!
11月29日 星期日 多云
隔壁房间的老太的儿子儿媳来探望老人,整天不见笑容的老人,顿时乐开了花,一直拉着她儿子的手。儿媳给她带了4只小笼包子,她一下吃了俩。所以,再好的护理员似家人但不是家人,服务再好的机构似家不是家。亲情的陪伴才会让老人更快乐。
12月1日 星期二 晴
81岁认知症老人昨天晚饭没吃,说是吃腻了糊状的饭、菜混合物。这位老人的丈夫住隔壁房间,昨天一天数次往返在两个房间,害怕老先生跌倒,怎么阻止也没用,他说就是来老太床边陪陪她。让老人分男女住,按男女护理员分别负责,是方便不少,碰到这个情况,是否可以通融一下,让两位老人住一个房间呢?今天早上一问,才知这俩老人是丁克家庭。难怪没看到有人来看望,或者带点吃的给他们,有点凄凉。
住在这里的老人更多的是希望着陪伴,特别是亲人的陪伴,哪怕是认知障碍的老人,潜意识里对亲人的那份依赖无法替代,让人动容。
12月3日 星期四 多云
隔壁房间一位87岁认知症老人有三个儿女,天天有人来陪。昨天小女儿带了锅贴,今天大女儿带了俩小笼包子,儿女不在时老人嘴里说个不停,儿女在时陪着她说话时她倒很是安静、乖巧、神志清楚。老人的大女儿61岁,已有两个外孙女,昨天8岁的大外孙女过生日。老人的大女儿在喂完小笼包子后给老人读着日记:“看你们俩那亲密的样儿,我的心里真是像蜜一样甜,这份记忆会永远留存在我最柔软的心灵深处……”旁听的我被深深感动了。老人那一脸幸福的样子半点都看不出认知有障碍的样子。
12月4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是跟班的最后一天,心里有太多感触。我想,目前主要的是要努力健康地活着,从容应对日渐衰老的生活,让不能自理和疾病延长生命的最后阶段,坦然面对死亡。突然又想起了班长说过的话,在护理院呆上两三年,哪还有想不开的呢?其实,哪需要待那么长时间才悟到!怎么样来到这个世界的,还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回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