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一个人的精神地理家园

2022-03-25 08:35:57

徐兴旗

苏北平原的风土草木、盐巴草、虫子、春风里的男孩子。作者看到的是一段乡村时代碎片记忆式的人和物事。

“一株盐巴草、一只早春燕;一个瘦弱男孩与南瓜花;稻草边的米饭和镰刀……”

这些平凡到不起眼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构成故乡苏北平原的风光。

故事是旧的,生活是新的。是铺陈直叙,让读者在他故事里看到自己的故事。

贪玩的男孩子打猪草时,掐一段菜薹,撕去外皮,汁液饱满的油菜薹,比萝卜好吃。一起疯,忘记了父母交代干的事,先兴奋,后紧张。用扁灯芯和小盒大头针捕黄鳝。虽然是作者的成长史,仿佛也看到少年的我,也许每个的徘徊、热爱都能从中一一窥见。

那淘气的一泡尿、那怕响雷打头、那被拔过的公鸡的䎏羽、那捣毁过躲藏屋檐下的野蜂蜜;还有那最恨的瞬间:被父亲丢在盛满稻麦的笆斗里,村民的哄堂大笑……

土生,土长,认彼物言此物。《在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都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相遇,被讲述,被书写与被遗忘。

早春的盐巴草是葡萄糖,而生活就是细节。于是村庄是满的,田野是空旷的。田野里没有人,那寒风吹更为猖狂。扯盐巴草的手指都冻僵了,根本用不上力——熬过了冬天的盐巴草的力气比我们还要大。也许,盐巴草来到乡村的目的是生活,是顽强地生活。

春风里,缓缓地把苏北平原迷人之处揉到每一段文字里,弥漫着浪漫和欢笑。

伸了个懒腰,柳树多了绿辫子,桃树长出花衣裳,不甘寂寞的油菜花率先开始大合唱,招蜂引蝶,燕子来了,还留下兔子粪便作尾巴。

随手拿来的蚕豆和豌豆,嫩豌豆再甜,蚕豆再嫩,也有股青草的味道,还是感觉不对,直到暮春时,那个在平原深处躲迷藏的孩子,将家乡的气息流进他的内心,写入他的文字,化作最具疼痛感的一部分苏北平原记忆。

未说尽的,全在文字里。使意象浮现,趣味盎然。

勤奋的蚂蚁在大地上搬运,抽水机浸湿已疲倦的土地母亲,土地母亲还要接受嗷嗷待哺的秧苗。芒种,是耕耘岁月分外香,村民梦想粮满仓。

母亲的手指在那?是灯草星和石头星。知道了不偏心。还知道了“冬瓜有毛,茄子有刺”的理由。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在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通过对乡村生活的诗意化的书写,唤醒每个人对故乡、自然与人文的怀旧记忆,乡村生活的质朴又新鲜,成为抚慰读者的心灵的一片境地。

在一个雨夜,在一个阳春三月的夜晚,读《在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你是否和我一样,除了雨声,还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能感觉到除了一个人之外,空气中会多了一个人的呼吸,一个是读者,一个是作者,一起回到一切的原点,回到最初的那个乡村,那个苏北平原。

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