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镇会场变“考场”
如何科学精准提高疫情防控水平?镇村干部被现场提问——
戴南镇会场变“考场”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潘祥熙)“泰州境外返回人员行程码有星号和没有星号的分别是什么规定?这个问题请赵家村党总支书记马强剑回答。”3月19日下午,戴南镇疫情防控当前重点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戴南镇党委书记姚群印在讲话前,首先现场提问。
马强剑站起来推了推眼镜,从容不迫地答道:“从泰州境外返回人员行程码带星号的,就是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返回泰州的人,严格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即7天居家医学观察+7天跟踪健康监测。不带星号的泰州市外返泰人员,严格实行‘3+11’健康管理措施,即3天居家医学观察+11天跟踪健康监测。”
“‘7+7’和‘3+11’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总共要做几次核酸?分别在什么时间做?‘双采’在什么时间做?”“如何理解7天居家医学观察和7天跟踪健康监察?”姚群印继续提问。中迎村党总支书记姚平、南朱庄村党总支书记戴巧根分别作了回答。姚群印用“OK”为他们点赞。“下次会议我将现场对镇干部现场提问。”姚群印发出了“考试预告”。
姚群印说,镇村干部是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实践者,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学习、掌握疫情防控的规定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就当前外来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工作中存在问题,姚群印要求,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围绕“排出来了吗?管起来了吗?有没有外出?”三个问题进行“回头看”,要严格按照最新管控口径要求,做到足不出户、张贴标志、安装门磁,正常进行巡看督查,确保不出现脱管失管现象。要不断强化工作督导的实效性。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工作要到点、到村、到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严从紧,抓细抓实,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