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我想看海去

2022-04-08 08:51:32

□朱秀坤

前些时,老家的姐夫打来电话,说感染了疱疹,浑身疼痛,打了几天点滴,未见好转。听说城里有家诊所,配一种药膏,专治疱疹。

翌日清晨,六点起床,三十分钟赶到。看病十分钟,又半个小时送他回家。往返两次来回四趟,才花了两小时,还不耽误我吃早饭,然后按时上班。

过了两日,姐夫来电话,说身上不疼了,全身的疱疹开始结痂,乐呵呵地说感觉轻松多了。

这要搁在以前,省道S351未开通时,同样是回乡下老家,同样是来回自驾,颠簸上三个小时是妥妥的吧?再要是未买私家车时,乘公交往返还不算候车时间,四个小时也就是半天过去了,得耽误多少工夫啊。

如今有事没事,我常回老家,尤其春天,陌上花开,桃红柳绿,油菜花灿烂了双眸明媚了村庄,我还得控制好车速,慢慢欣赏才是。不然小车就跟春水一般往前流淌,心情大好之际,只怕会超速扣分。

车到姐家时,我乘兴到园子里掐两把紫菜薹,割一篮嫩韭菜,再到乡间集市上买些虎头鲨、昂刺鱼之类小荤腥,然后走亲访友,邻里寒暄,其乐融融之际,尝一尝自家种植的菜蔬,品一品水乡最活泛的河鲜,斯乐何及,其喜洋洋者矣。

春节回村时,才知村里新建了停车场,各式小汽车停放得整齐有序,高档豪车比比皆是。如今村里一半以上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走亲、访友、进城,说走就走,真是方便。让人新奇的是,沿停车场一直往东新修了公路,直通刘熙载陵墓——村里竟破天荒的有了一处旅游景点。刘熙载是谁?清代文艺评论家,皇帝家的老师啊,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父亲还在刘家墓田里捡到过两只祭祀用的青花“聚宝瓶”呢。镇里打造的刘熙载陵园已初具规模,将是一处旅游景点,乡亲们说,到时候,带上游客看看我们养殖的红膏蟹,看看田园风光,听听田间蛙鸣,就在蟹棚边支两张餐桌,剥蟹品蟹,闻着稻谷香荷花香,尝尝最地道的农家饭菜,逛逛红火的河蟹市场,然后拜访刘熙载陵园,听村里人讲述关于这位大学问家的传说故事,嘿嘿,倒也蛮有意思。如此一说,确实令人有几分向往了。

村里的路通了,汽车直达家门口。路灯也亮,天黑亮到天明,再不必害怕走夜路。各村都建上了“百姓大舞台”,春节时每天有大老板包场,邀请城里的专业剧团,扮相俊美的角儿唱的尽是乡亲们爱听的段子,耳熟能详的《赵五娘》《珍珠塔》《王瞎子算命》……粉墨登场,声情并茂,诙谐处哈哈直乐,悲苦时个个泪眼婆娑,但心里美啊,直呼过瘾。戏迷们也爱组个班子,登上台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早晚时候,又让广场舞占了阵地,摆臂扭臀,甩头挎腰,跳得潇洒又自信,劲头十足。村里还有健身广场,各种器材都有,想锻炼还不是小菜?用姐的话说,现在农民的日子过得开心呢,不愁吃不愁穿不愁零花钱,也不愁养老,只怕吃胖了,多少人在偷偷减肥呢。承包地都被大户流转了,落得轻松,房前屋后种些蔬菜吃着也放心,正好活动筋骨,饭后打两圈小牌,自由又自在。不少随子女在外几十年的老哥老姐们也想着回来了,说在城里到底呆不习惯,还是乡下的空气好,蔬菜好吃,乡里乡亲的处得来,知根知底的亲热。呶,老阿福两口子去年不是回来了吗?每天夹把二胡,又唱又跳的精神抖擞;阿福奶奶乐呵呵地跟我们打打小牌,拉拉家常,侍弄小菜地,说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你说怪不怪?她说我们乡下的风土真是养人呢。

我趁机问姐姐姐夫,年轻人有自己的梦想,都在外面创业打拼,你们也六十出头奔七十了,有什么想法呢。趁着身体还好,能吃能动的,不想出去,看看诗和远方?

姐夫笑,别的不敢想,我就想到沙沟古镇旅旅游,看看那里的百年紫薇树和枯枝牡丹,尝一尝正宗的沙沟大鱼圆和水粉鸡,再到刘泽村看看那里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电视镜头里面漂亮得很,我就想去实地游览一番。

听姐夫如此说,姐就笑,看你那点出息!想玩也玩不出兴化城去。我要玩,就去海滨,我想看海去。打小就在河里扑腾游泳,长这么大还没看过大海呢,我就想去看海上日出,脚踩着松软的沙滩,看军舰,看海鸥,看波澜壮阔的海潮,还要看海上升明月。当然要在蓝色的大海里游泳,要尝尝美味的海鲜……

听你这么一说,是够美的。你去,也带上我吧。姐夫说。

好说好说,交给我安排就是。看姐一脸的陶醉神情,我应声道,先带你们去沙沟、刘泽,看看本地的风光名胜。再去看大海,从我们这边往东,也就两个小时车程就是大海,怎么看都可以啊。看不满意了,去连云港,去青岛,去舟山,或者去我当过兵的葫芦岛,好不好?

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