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行时 民政用心在行动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服务对象量大面广。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市民政局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部署、有序应对,坚持疫情防控、为民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全面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和安全。
守护夕阳 封闭管理不封爱
市福利院封院后,院内集中管理的工作人员分成生活服务组、医疗保障组、保安保洁组、后勤保障组四个小组,与老人同吃同住,24小时值守,实行七天轮班制。院外“留守待命”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居家不外出,每周三次核酸检测,负责购买生活物资和处理突发应急情况。封闭管理前,该院已做好物资储备,确保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能够保障3个月的满负荷运转需求,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等能正常供用。
“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福利院,给老人们打造一个舒适、安心的‘避风港’。”市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邹启巧介绍说,从非必要不探视,到封闭管理,再到闭环管理,随着疫情发展,福利院不断调整防控措施,防控响应逐渐升级。为了让老人家属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封闭期间,福利院通过微信家属群,及时向家属反映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要是老人想家属了,随时都能视频连线,让“见面”变得更简单。
据了解,我市现有36家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人共有1152名。为全面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安全,市民政局严格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封闭式管理要求,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始终“走在疫情前面”。封院期间,全市142名工作人员24小时与老人在一起,每日开展测温、消杀、心理疏导等工作,全力保障服务对象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
为爱坚守 线上服务不停歇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而复杂,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做到服务质量不打折。为了对每一位前来登记的群众负责,婚姻登记处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个人信息审查前置程序,对相关人员户籍和活动轨迹进行认真审核,排查潜在风险。由于不少群众无法到现场办理,电话和公众平台线上服务工作量大大增加。他们耐心答复咨询、网上预审相关材料、宣传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市通办”,方便服务对象选择就近办理婚姻登记。
“我们倡议广大群众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完成线上材料预审和选择好办理时间段,并在预约的时间内前来现场,减少公共场所停留时间,避免聚集。”市婚姻登记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晓表示,通过严格执行“登记一对、再来一对”的错峰登记模式,保证了婚姻登记工作高效完成。
同时,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对婚姻登记员的核酸检测,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增加到两次;保安、保洁人员的核酸检测,由原来的48小时一次调整为24小时一次,确保健康上岗。自疫情防控以来,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还及时发布公告,暂停结婚颁证、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据统计,3月11日至30日期间线上线下累计接待办事群众约1300人次,办理婚姻登记332对,受理线上服务564件。
逝有所安 倡导新风再进步
殡仪馆作为公共服务场所,人员流动大,疫情输入风险大,为预防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殡仪馆升级防疫措施,提高防控标准,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3月13日开始,殡仪馆规定每户送葬人数不超过10人、车辆不超过2辆(不含遗体接运车辆);严禁乐队吹打、宗教祭祀等聚众活动;守灵服务不超过3天、仅限主要亲属、人数控制在每户6人以内。所有进入的办理业务人员必须落实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扫描“双码”,做到“五个一律”。
殡葬服务是特殊的行业。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工作人员提前在大门外张贴《公告》和场所码,及时对广大送葬亲属做好关于从严防控的公告宣传和政策解读, 使群众全面了解当前疫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各级的政策规定,理解遵守相关防疫措施。
同时,对每一辆来馆办理业务的车辆发放《宣传手册》,多渠道进行宣传引导,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最短时间内、最大范围内了解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管理规定,理解支持当前所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自觉性。经过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入馆人数5131人,劝返送葬者2083人。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市民政局及时紧扣防控要求,根据民政不同工作条线特点,细化防控举措,成立防控工作专班,分组分片督查暗访,确保了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全媒体记者 余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