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钓黑鱼

2022-05-20 09:09:48

话渔·画渔(58)

钓黑鱼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进入夏季,就该是钓黑鱼的时候了。

黑鱼是里下河水乡常见的一种鱼,学名乌鳢,也叫乌鱼,但渔人都叫它hòu鱼。这或许是方言上的差异。有人想当然,借音生字,把黑鱼写成鲎鱼或鲘鱼,这都是不对的。鲎鱼是一种节肢动物,生活在海底。鲘鱼又称鮠鱼,其实就是鮰鱼,主产于长江流域。这三者是不同的,不能闹笑话。

黑鱼性子凶猛,以小鱼小虾为食,生命力极强,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它的踪迹。黑鱼还有筑巢产卵的习性,雌鱼雄鱼亲密合作,与鸟类极为相像。雌鱼产卵后,雄鱼则潜伏巢底保护鱼卵。它们共同呵护,直到幼鱼孵出后能自行觅食为止。黑鱼还有一个特点,可以说是致命的,那就是产浮性卵,整块卵像一大勺香油,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有点惹眼。其他的淡水鱼大都产黏性卵或沉性卵。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别的鱼也产浮性卵,像黑鱼这样的,好像没有。

钓黑鱼正是利用了黑鱼产浮性卵这一特性。于是,夏日的午后,在河边、在沟旁、在湖畔,常会看到为数不少的钓黑鱼的少年。他们手持一把自制的钓具,讲究的还会背一鱼篓,但大都并不带盛鱼的家伙,那圩堤上的柳条、湖荡里的芦苇,是最好的串鱼工具。

钓黑鱼的钓具其实很简单,竿是一根竹竿,芦竹也行;线只要结实,九股塑料线或尼龙线;钩可以是划钩用的大钩,也可以用大号缝衣针自做;饵呢,小田鸡、“旱鸽子”(一种小型蛙类动物)任你选。

鱼儿上钩,皆因贪饵,唯黑鱼例外。黑鱼是为驱逐或吞食入侵的异类而不幸被钓的,某种程度上含有自卫的性质。

黑鱼的窠巢有很强的隐蔽性,大都在人迹罕至处。钓鱼人多到河沟湖荡的偏僻处寻找,在杂草丛中仔细搜索,最显眼的标志莫过那香油状的浮性卵了。

光是看到水面上的油花花,还不能说水底下就肯定有黑鱼。这要看卵的状况,如果卵很零碎,周围有小鱼游来游去,甚至放肆地吞食鱼卵,那就是早到的人把黑鱼钓走了;如果卵很完整,四周一点动静都没有,那黑鱼肯定潜伏在水下,正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来犯之敌。这时你就可以钓了,逮一个小田鸡或旱鸽子,“挽”到钩上,模仿它们入水的动作,把钓饵在浮卵上忽地一点,扑通有声。那埋伏在水底下的黑鱼怎能容忍这骚扰,护卵的禀性促使它本能地大口吞食。钓鱼人眼明手快,黑鱼一咬钩,随即用力提竿,一条黑鱼就上岸了。有时并不顺手,久钓不着,任你怎么挑逗,黑鱼就是不咬钩,那就要改变策略了。记住这个地方,先到别处转悠,过会儿再来,不要弄出声响,只要有耐心,终会有收获的。

卵孵出后,成了乌仔,再想钓黑鱼就难了,那得改用鱼叉戳了。不过,对高手而言,此时去钓,或许更具挑战性。我就曾在旗杆荡的渔村遇见过这样的高手。他在一个久未干塘的大鱼池里钓起一条九斤八两的大黑鱼,用的竟然是挑水的扁担钩子。当然了,这么大的黑鱼不见得有多好吃。

黑鱼的头上有七颗星,传说黑鱼就有七条命。算命瞎子说,惯宝小伙在十六岁之前是不作兴吃黑鱼的,可乡下孩子才不顾这些呢。他们钓黑鱼可不是为了吃,图的是个乐趣——钓的乐趣、收获的乐趣。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