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现中共兴化“工委”抗日联络处旧址
我市发现中共兴化“工委”抗日联络处旧址
西门清代王氏宗祠或成又一红色旅游资源

本报讯(通讯员 二张 朱晓伟 特约通讯员 邹道海)市文史专家张从义、张培元通过查阅《兴化三槐堂王氏家谱》和王振扬同志生前回忆文章(见《兴化史志资料》《水乡风云》等兴化党史著述,长期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兴化城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秘密活动场所和联络处——清代建筑王氏宗祠,位于昭阳街道西城外大街112号门内。
王氏宗祠共两进,保存较为完好。后一进为飨堂,原陈列有一世王明之、二世王奉山、三世王得甫、四世王国明、五世王天咸……列祖列宗牌位。每逢祭祖大典,临街一排木闼卸去,平时紧闭,可谓闹中取静,十分适合地下秘密活动。
明代,苏州人王明之从阊门外迁居江北兴化县西城外阳山里仓巷一带,世代耕读传家,被人们推崇为“旧族”。清代咸丰四年(1854),王氏家族创建祠堂,“岁时以备祭祀”。明清以来,王氏家族人才辈出。第七世王永祺慷慨好施,遇到饥岁,义捐数百金,周济甚众,载入邑志。第十世王士昌于光绪三十年(1904)续修家谱,要求族人“存好心,行好事,学好人”“端正人品,足以传之久远,不可自甘暴弃”。第十世王咸斋、第十一世王子和兴办教育,培养了著名剧作家杨本生等人才。第十二世王启甡早年从事无线电收发报工作。王氏家族现聚居于兴化城和安丰等乡镇。
1940年2月,兴化城被韩德勤部队盘踞,中共党员杨文铸受中共苏北特委派遣前来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同月,杨文铸介绍兴化城人王振扬(建国后任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厅长)加入共产党。同年7月,为加强党对城区的领导,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中共兴化城工作委员会”,由李健任书记,杨文铸、陈干、王振扬分别负责组织、交通联络、宣传工作,兴化地方党组织得到重新建立,为领导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培育抗战骨干力量提供了保障。
工委活动的主要场所有三处,一是北小街韩家巷内一向南呆巷的宅第,一是东城内韩公祠巷3号门内(东岳庙东侧),一是西城外大街王氏宗祠内。目前,仅有王氏宗祠保存较好,前两处已在城市建设中拆除。王氏宗祠在建国后改设为兴化县粮食局下属昭阳粮管所第五粮店(五店),现为经营金鱼的店铺,业主为王姓。此次发现,为研究兴化抗战史、中共兴化党史和中共兴化城工作委员会的秘密革命活动提供了实物佐证,有助于今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好本地红色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