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乡蔡堡行
□徐星原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奋斗新时代,建设新家乡,最近,我拜访了我的老家——兴化市陈堡镇蔡家堡的一些老同志、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亲属,参拜了邻庄东浒垛盛坚夫纪念馆和里下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蔡家堡、东浒垛是邻近的庄子,素有浒头蔡家堡之称,都是革命老区。1929年前后,在南京晓庄师范读书的盛坚夫,受校长陶行知进步思想和学校秘密党组织的影响,参加了地下党组织活动。晓庄师范被国民党查封以后,盛坚夫随陶行知来到了上海,从事抗日救国的解放事业。1937年秋冬,盛坚夫从上海与陶行知分头,回到了家乡东浒垛,在戴为然等共产党人的指导下,同东浒垛的盛秋收、汤明等人一起,组织东浒垛、蔡家堡等邻庄的进步青年,办起了壮丁训练班、抗日训练班、兄弟会、姐妹会和青年读书会,以公开合法的形式,成立了民众自卫队,组织进步青年参观学习,听盛坚夫、盛秋收演讲,学习革命理论,传播党的主张。参加的年轻人积极性很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这期间,他们秘密发展了一些共产党员,并于1939年2月底,在东浒垛建立了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盛坚夫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以后,他们通过兄弟会、姐妹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团结进步青年,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推动抗捐抗丁,打盐侉子,卓有成效。
在东浒垛党支部的直接影响和带动下,1940年,蔡家堡迅速秘密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成立了党支部,袁益之负责支部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蔡家堡相继成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僧抗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并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蔡家堡党支部是陈堡镇成立最早的一个农村党支部。
解放战争时期,蔡家堡地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一部分配合新四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北撤;一部分坚持原地斗争,开展游击战,同时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实行“铲墩平塘”,减租减息。地主富农出田,贫农进田,中农不进不出,有效地保护了群众利益,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献粮、出工、参战,支援前方,争作贡献。蔡堡的英雄儿女,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从1946年11月到1948年6月,不到两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蔡家堡惨遭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杀害的共产党员、乡村干部和革命群众达36人(其中经国家民政部核准确认发证的烈士24人)。
1946年11月12日(阴历十月十九),这天下午乌云密布,在塘儿头下场土地庙前,被锄奸对象亲属、革命队伍内部的叛徒和庄上的反动势力到沈伦带国军、还乡团一次性枪杀掉11名党员、干部和民兵。行刑前,在场的围观群众无不痛哭流涕。三个孩子的爸爸刘长林昂首挺胸地对乡亲们说:“哭什么,20年一过,我又是一条英雄好汉!”刘长林话音刚落,国民党匪营长仇恨的子弹就射向了刘长林的头部。就这样,11条鲜活的生命就接二连三地壮烈牺牲在了敌人的枪下,史称“10.19”蔡堡大屠杀。
1947年7月19日(阴历六月初二),周庄区区长盛秋收、陆蔡乡乡长袁瑶、周庄区组织科长兼冯唐乡乡长金宝玉和上级派来的工作队队员王斌(江都县人)等10几个区乡村干部,正在蔡家堡东南角的海慧庙召开会议时,突然遭到来自庄北头沈伦方向窜来的大批还乡团的袭击。在组织干部群众转移的紧急关头,袁瑶、王斌、金宝玉3人,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沉在河里,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河水。袁瑶牺牲的时候年仅21岁。
1948年6月2日(阴历四月二十五),深夜,一帮“还乡团”匪徒,同时敲门,对预先密谋布控好的9个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实施统一抓捕。除第一个开门后发现苗头不对而拒捕被还乡团一枪打死在罗家桥附近的吴靠红外,其余8人被匪徒们强行带到匪窝沈伦区公所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摧残。在敌人的百般蹂躏下,他们临死不屈,死不投降,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气概。匪徒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一无所获,气急败坏,把8名壮士,拖到沈伦、茅山、陈堡三乡搭界的东里堡杨家舍的杨家荡,全部乱枪打死在河滩上。
为什么在近两年时间里,蔡家堡地区的革命事业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当时锄奸运动不狠、不彻底,留下了隐患;二是锄奸对象的亲属趁新四军主力北撤、地方党的领导力量相对薄弱的空隙,收买、利用了革命队伍中的革命意志薄弱者;三是革命队伍内部出了叛徒。总之,前后三批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是这些反动势力纠结在一起,借助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的力量,对新生的红色政权的反攻倒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蔡家堡这段悲壮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蔡家堡苦难的昨天,任何时候都要十分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蔡家堡幸福的今天,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蔡家堡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