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付出一段情
□袁小龙
我在合陈镇工作多年,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但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合陈的路。
合陈镇由原来的舍陈、合塔两个乡镇合并而成,这里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人们每次出门,总要先坐船到邻近的戴窑,然后再转车出行,那时去一趟兴化,难免舟车劳顿。
老舍陈作为镇政府的所在地,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人们流传着一段民谣:舍陈庄,一条巷,下到雨,泥水冒到裤子裆……
不怕基础差,就怕决心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这里借助于通村公路提档升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借助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新型农村水利工程,借助于省市交通公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工程,连续多年将交通建设作为政府的“头号工程”,东西南北中,到处在开工,以三年造桥400多座、造路60多公里的惊人速度,掀起了大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很久以来,老舍陈北部片区的塔子河路是这里进出唯一通道,如果路桥一坏,整个北大片的人们就无法通行。有一次,闸桥毁损急需维修,需要封路禁止通行,所有人只能从一座破旧的小桥绕道出行,小桥仅1米宽,桥身又高又长,人骑摩托车、电瓶车走在上面,十分危险。针对这一情况,镇里下决心,先后开辟了成东线、成西线两条公路,再加上X202县道的实施,北大片从原来的一条道路变成了四条通道,彻底改变了过去“千军万马一条道”的被动状况。
老合塔多年来一条铁路贯穿南北,途经7个村,铁路形成的屏障严重阻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镇里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并与铁路公路部门协调,终于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全线新增了7个铁路立交口,突破了东西道路连接的障碍,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出行,提升了全镇道路网的联通度。
老舍陈和老合塔均与北面的大营镇相邻,多年来却因一条海沟河“隔河千里远”,老百姓迫切期望能有一座桥连接两地,然而,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愿望。直到2017年,终于迎来了机遇,镇里在老合塔地段,结合老胜利大桥改造,成功向上争取了一座海沟河大桥,在老舍陈地段,结合X202县道工程,又建设了一座海沟河大桥,至此两座大桥横跨南北,形成了闭环的交通路网,两地人民兴奋不已。
朱陈村临近串场河,河对面就是G204国道,这里离界牌村不到2里路,明明有路,却因为“断头子”,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出行。
如何将一个个“断头子路”变成老百姓的连心道,这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现实课题和最大责任,于是镇里下大决心,及时提出了专攻“断头子路”的解决方案。结果,短短几年里,那朱陈至界牌、凤存至娄子、朱甜至陆谦、界牌至沙家、钱舍至红旗、钱舍至李秀、莘北至马陈、成章至高贵等十多条“断头子路”,犹如啃硬骨头一样,终于一一得到了解决,实现了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愿望。
要致富,先修路。多造路,确实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福祉和希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最直接的民生大事。然而,每条路都不是画在纸上、喊在口上的,都要经过勘察调研、工程立项、土地流转、贴青挖废、建筑施工等每一个环节,每一条路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苦而感人的故事。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大家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镇村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域交通构建了“三横六纵”道路网,集镇建设也形成了“六横四纵”的新格局,一幅“四通八达、内通外联”的美好蓝图终于变成了现实。
筑路者心安,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走路者心畅,每造好一条路,都会迎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真是一路付出一段情,一路成就一路景。如今走在合陈的大小道路上,那繁忙的车辆,那田间的美景,那一路的口碑、希望、笑声,似乎汇聚成了一首又一首颂党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