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闸 箔

2022-07-01 10:18:47

话渔·画渔(64)

闸 箔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里下河的雨季有一股不屈不挠的韧劲,常常一下就是几天甚至十几天,弄得人都没了脾气。但凡事皆有辩证法,这样的雨季或许是农人的隐忧,可对渔人来说,未尝不是期盼已久的佳音呢。

其实不仅仅是梅雨时的发水场,还有夏日里的雷阵雨,抑或难得一遇的“秋呆子”,对渔事都有着某种帮助。形形色色的雨,下到湖荡,下到苇丛,不管是连绵不断的,还是倾盆而下的,积聚到荒田里,因了地势的起伏,那些不知何时产生的沟漕,就会形成或缓或急的水流。而鱼儿天生就有溯流的习性,新鲜雨水的刺激,加上顺流夹带的饵料,叫它们兴奋不已,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嬉闹着,追逐着,执拗地往水的源头冲去。

渔夫总是恰到好处地在这个时候出现,撑着小船,缓缓而来,随意停在苇滩边。船上除了堆着几捆竹箔,好像看不到还有别的什么。也许是太过沉湎了,鱼儿得意忘形,甚而肆无忌惮,不时弄出很大的水声。渔夫却是惯常的从容,似乎并未听到鱼儿的动静,也并非冲着捕鱼而来,倒有一副刚刚劳作回家的农人模样。不过,片刻工夫,当渔夫扛起竹箔走向湍急的沟漕时,情形就变了,像是换了一个人。只见他快速打开一捆竹箔,将下游拦截住,随即疾步向前,来到上游,在接近源头的地方又打下一段竹箔,这样沟漕就成了一个封闭的水体,那些溯流而上的鱼儿也就进退无路了。有的鱼还会继续逆流向前,聚拢到竹箔下,固执地想挤个缝儿冲出去;有的鱼会顺流而下,想找另外的逃路,不意也挡在了竹箔里;有的鱼则会选择就地躲藏,或“贴”在岸边,或钻到水草泥垡间。渔夫歇了会儿,看看长长的沟漕和高高的竹箔,似在思量着如何收拾它们。

在这样一个也许还在下雨的日子里,身边没有一个看客,按理渔夫是不该卖弄的,可今儿却有明显的表演色彩,因为他玩的是徒手捉鱼。渔夫先是蹚到上游沟漕中,蹲下身子,双手包抄着逮起聚集在竹箔下的鱼儿。我们也就领略到渔夫的功夫——如探囊取物般,随手抓起鱼儿放入腰间的鱼篓里。在他手中,鱼已经不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动物,却是任由摆布的物件了。不过,鱼也确实挺傻的,同伴陆续被捉,可它偏偏还是头顶竹箔向前,你叫渔人有什么办法呢?当然,不是所有的鱼都如此,这些大都是鲫鱼和鲤鱼拐子。上游的鱼越来越少了,要么被捉,要么溜了。当竹箔边再也看不到鱼了,渔夫会掉转身子朝向下游,既是摸鱼,又是赶鱼。这时摸的鱼很杂,有黑鱼,有鲇鱼,有昂嗤……渔夫好像并不在乎这些,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赶鱼上,此时的摸鱼反倒成了副业。这样边摸边赶,到了下游一看,竹箔边又聚集了一群鱼儿,品种还比上游多呢。

这种捕鱼方式叫闸箔,可以重复好多次,直到雨停了,水静了,鱼也不再吃水了。

老辈人说,他们那时用的箔子是芦柴做的,哪像你们都用上竹子的了。其实,打那以后,闸箔又有新的改进,不知是谁,也许就是这个渔夫,有一天打下竹箔后,忽然想起安上一条缳网。这倒省得摸鱼了,直接把鱼儿从上游往下游赶就是了。你说,渔人聪明不?

 

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