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参加军演的那段日子

2022-07-29 09:07:18

□袁小龙

 

2003年,我在镇政府工作,一天接到组织部电话,要我担任预备役一营一连指导员,赴安徽某地参加“苏字·03”军事演习。

自己从来没有当过兵,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通知,顿感不安,但也正因自己一直没有体验过军营生活,心里早有向往。

当时接到命令,我镇也集结了预备役队伍,我是领队,镇人武部长担任排长,人员大部分是年轻力壮的退伍军人,换装后,个个英姿飒爽,基本不需要太多集训,稍加合练就能形成整齐队列,毕竟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

我和他们一样,先去理好发,然后穿上军装,这是我第一次穿上军装,对着镜子一看,那“一杠三星”的肩花金光闪闪,真精神。

部队出发了,我这个新兵,正式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军旅生活。日夜兼程,我们迅速到达了指定地点。

到了目的地,远远望去,这里除了荒秃秃的山,就是满是沙的坡,气候干燥,风起沙多,日夜温差大。我们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安营扎寨,大家一起动手,撑帐篷、挖地基、理水沟,半天的工夫,营指挥部帐篷、士兵帐篷、炊事班帐篷就全部完成,几排帐篷,方圆点线,整齐划一,立马展现出军营的模样。

整个营部用水靠拉水车送水,大家都自觉节约使用;吃饭没有餐桌,战士们就自己挖土台子席地就餐;晚上睡觉,地面沙土爬虫多,就用编织袋铺在地上;没有厕所,就选个地方挖成一字型沟槽,自制简易厕所……

第三天,恰逢国庆节,教导员提前安排我起草了“给家乡领导和亲人的一封信”,及时发表在家乡的《兴化日报》上。几乎同时,家乡领导得知这边山区寒冷,也迅速前来慰问,为一营战士购买了床被,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一营官兵主要担任团第二梯队重任,战士们刻苦训练,手磨破了,腿跑肿了,白天风高日晒,晚上天气寒冷,个个吹得黑黝黝的,到了深夜,还得轮流执勤站岗。

每天清晨,大家准时出操,那“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口令声,响彻山区的云空。每次吃饭前,先是集合队伍,连长喊口令“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报告首长,然后放声唱歌,再排队打饭。

营部每周有训练和活动计划,晚上安排一些开会学习及娱乐活动,最热闹的还数那连队拉歌,歌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战士们似乎忘却了白天的疲劳,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

记得有一天,军营里突然传来一则大快人心的好消息,说“‘神舟5号’发射成功啦!”,这则爆炸性的新闻犹如长了翅膀,在营房里很快传开了,只见战友们个个欢呼雀跃,整个军营一片沸腾。

我主要负责官兵政治思想工作,既要关心生活冷暖,“吃饱了,不想家”,又要防止闲事生非,想办法打发空余时间,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找他们促膝谈心,解开心结。

我还得像战地记者一样,白天收集信息,晚上蹲在铺边,支在腿上写稿子,每天一写就是三四篇,什么“威武雄壮兴化兵、率先打响第一炮”“一名战士的军营日记”“在演习基地当上爸爸的战友”等稿件,陆续投稿《战地快报》,开始时《战地快报》几乎全是我们一营的稿件,师团部发现了这个现象,专门召开了战地宣传现场会,号召全团向一营学习。

教导员是一名部队老政工干部,他那以情带兵的事迹,被我写上了《战地快报》,引起了师团部的高度重视,组织全团官兵学习他的事迹,后来教导员被荣记了三等功。

有一次,营部全体集合组织打靶,这对我来说是惊喜更是挑战,之前的我,从来没有拿过枪,更没有打过靶,首长重点照顾我,专门派人指导我射击,我瞄准前方,“啪”的一声枪响,枪的反冲力还挺大,震得耳朵嗡嗡的,子弹是打出去了,中不中我不知道,反正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实弹射击,心里甚是紧张,又好兴奋。

经过20多天的备战和预演,正式演习终于开始了,随着几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顿时演习场上炮声隆隆、坦克轰鸣、硝烟弥漫,参演官兵全副武装,从各自阵地,对守敌展开全面进攻,只见战士们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跌爬滚翻,一个个勇猛顽强,向“火力据点”冲去,担任这一任务的正是一营一连尖刀班战士,此刻,又是一阵剧烈炮响,只见对面双峰山上的靶心,全部被击中……

演习圆满完成了任务,全体官兵列队接受了部队首长的检阅,在演习表彰大会上,一营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团部的嘉奖。

俗话说:当兵后悔三个月,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虽然没有真正当过兵,但毕竟过了一把瘾,见证了军事演习的全过程,这短暂而难忘的军旅生活,所经历的、体会的、感悟的还有许多许多,这些都将成为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