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军民鱼水情 双拥花盛开

2022-08-15 08:57:17

□通讯员 张燕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在兴化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已逐渐成为全社会流行新风尚。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一朵朵绚烂多彩的双拥之花在水乡大地越开越艳。目前,我市已实现江苏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健全机制 夯实双拥基础

 

近年来,我市把深化双拥工作、维护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不断完善落实党委议军、军政座谈会议、双拥专题会商、军地互访、“一助一”走访慰问、成员单位述职等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兴化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关于增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兴化市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一卡通服务》等政策文件,每年落实40万元双拥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为高效落实双拥工作,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五有要求,全市26个乡镇(街道)、523个村(居)委会均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从事双拥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达700余人,形成“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各级有人抓,层层有人干”的双拥工作管理服务新格局。

 

落实政策 服务军人军属

 

“真贴心,以后来邮政网点有专门的休息区了,感到很光荣!”今年4月27日,江苏省首家退役军人“邮电驿站”在我市揭牌成立,全市退役军人可享受定制荣军信用卡、富民创业贷、优质金融产品、业务技能培训、专项优惠套餐等优待项目。

我市在全国较早实施重点优抚对象“一卡通”服务,凭卡可享受免费游览景区、免费乘坐公交、公立医院免费挂号等多项优惠,实现“一卡在手 畅享所有”。我市还建立拥军褒扬机制,涉及立功奖励、就业优待、子女教育、政治待遇等内容,更好地解决功臣“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让荣光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我市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岗位,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提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岗位,其中事业编制岗位数量逐年提升。全面落实我市有关转业士官工资福利待遇参照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年金,属泰州首创。安排下岗失业转业志愿兵(士官)145人上岗,落实11名参战二等功人员再就业。

我市还致力打造“‘兴’好有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品牌,构建“政企+高校”“线上+线下”模式,打造就业“小超市”、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库和劳动权益援助专家库、设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为全市退役军人及军属提供就业岗位4500多个,签订意向协议460多人。

 

深化宣传 营造崇军氛围

 

“不管何时、何地,只需一声召唤,无需更多动员,我都会让组织放心、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是在“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表彰会上,退役军人代表发出的铮铮誓言。每年“八一”,在全市广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拥军人物”评选表彰,涌现出“洋葱书记”李廷胜、最美“兵支书”孔令帅、“工作多面手”朱锋等先进典型,以“关键少数”发挥典型激励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军民一家亲”的拥军热潮。

营造浓烈的双拥工作宣传氛围,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经常性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在全市实施国防教育“五百工程”,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征兵工作,广泛开展“抗战老兵”专题摄影、烈士故事宣讲、中小学生“走进军营 激发热血”等主题教育和学习宣讲活动。双拥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固,投资近6000万元将严昌荣革命烈士纪念馆打造为红色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500多万元对16个乡镇19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投入近百万建成市双拥主题广场、双拥长廊、双拥主题公园等一批双拥阵地。

 

鱼水情深 共谱双拥新曲

 

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近年来,无论是防汛抢险的危难时刻,还是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随时都能看到驻兴部队的身影。四年来,他们投入200余万元,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工作,先后出动车辆5230次,处置火情1639起。落实扶贫资金150多万元,帮扶贫困户65人,救助失学儿童19人,为地方学校捐赠近30万元。

你在前方卫国戍边,我在后方温暖守护。近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四年来,累计走访优抚对象1万多人次、慰问金(品)340多万元,为297名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老战士颁发了纪念章。

四年来,市政府累计投资上亿元,支持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投资2500万元建成总面积3812平方米的人防指挥所,组建11支251人的人防专业队伍,不断提升城镇防护能力。投入300万元迁移改造229省道两侧国防光缆,保障国防光缆运行安全、畅通。投入5800万元建成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切实解决训练无场地、征兵借场所的难题。

军民鱼水情,双拥花盛开。在兴化这片红色热土上,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携手同行,共同谱写新时代双拥共建新篇章。

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