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柔肩挑起兴村富民的重任

□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 通讯员 张清 卞伟东
文静的外表下有颗火热的心,轻柔的语气中透出坚定的力量,大营镇大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小娟给人的印象总是一副外柔内刚的样子。到村任职四年来,她带领干群走出一条兴村富民振兴路。近年来,大营村化解村级债务216万元,全村207户303人建档立卡户全部按期脱贫,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泰州市文明村”“泰州市三星康居村”“兴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王小娟本人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兴化市优秀共产党员”“兴化好人”“最美泰州人”等称号。
大营村是集镇所在村,全村7个责任区、36个村民小组、近5500人,曾是一个经济薄弱村。2018年6月,时任大营镇妇联主席、镇文化站站长的王小娟担任村里的“当家人”。大营村村级债务沉重,如何尽快甩掉负债的“帽子”?王小娟想到了“盘活土地,以地生财”的办法。她跑到镇领导面前,提出一年复垦30亩的目标。镇领导起初只当作个玩笑,王小娟却视为“军令状”,带着村干部认真干开了。这个坑塘可以回填,那片荒地可以利用,这个土散坟需要迁移,那片猪圈粪坑可以清理……王小娟到有关部门核实地块后便“勘察”了全村的角角落落,凡是能利用、能复垦的地方,都按复垦要求回填土方、修复平整,将村里的一块块“边角料”打造成“生财地”。就这样,年底一测算,大营村的复垦面积超过30亩,获得镇里奖补资金100多万元。
大营镇是全市第一家实施土地连片整治增减挂钩的乡镇,大营村又是全镇的试点村,涉及4个地块172户,土地增减挂钩面积近100亩。入户动员、签订合同、腾空清理、土地复垦、安置点建设、复垦地块平台招标种植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有大量的事要做,凭着过硬作风和干劲,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王小娟带领村干部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平整复垦的125.5亩土地招标后,每年可增加村级收入近10万元。为增加村级收入,大营村投入100多万元购买了园区厂房,村里每年可获得15万元的租金收入。2021年,大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9.61万元,比2017年增加74.6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46万元以上。
作为集镇所在村,做好人居环境势在必行,2020年,王小娟主动申请创建兴化市特色田园乡村。大营镇是明代抗倭的驻营屯兵地,按照创建规划,村里先后拆除103处厕所、猪圈、附属用房等,打造以“营文化”为内涵的特色田园乡村。她请人创作《大营赋》,重点介绍当地的抗倭战史以及美丽家园建设新图景;在“江淮第一营”打造“一河一路一桥”生态风光带。创建期间,王小娟顶着热日奔波在工作一线,跑坏了几双运动鞋,九分裤与运动鞋之间被晒成深黑色,大伙儿看见了心疼地说她天天戴着“黑脚圈”上工地。经过精心打造,大营村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获得2020年兴化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一等次第二名。
2020年初,疫情悄然而至,大营村设置28个村级卡口,王小娟同时还是镇主要卡口阵营卡口的负责人。40岁的她没日没夜地奔波在防疫一线,日行2万步以上。饱一顿、饥一顿,加上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她的生理、心理承受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但她仍严守内心的“秘密”,坚守在防疫一线。今年疫情期间,在外地上高中的儿子因前往医院看病而被隔离。王小娟心急如焚,恨不得陪伴在儿子身边,但她强忍思念,收住惦挂的心,把心思集中于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到村任职以来,王小娟一直把村里事当家事来做,村民也没拿她当外人,上了年纪的称她为“姑娘”“丫头”,与她年龄相近的多以姐妹相称。在王小娟的心里,村民的认可、熟悉而又亲切的称呼,是她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
王小娟目前仍担任着大营镇妇联主席和镇文化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她在大营镇屯南村打造了兴化市第一家“妇女儿童之家”,以王小娟命名的“小娟妈妈”志愿服务队现已吸引30多人加入,帮扶的留守儿童超过400人,共为孩子们捐款捐物20多万元。因妇联工作突出,她被表彰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有着“收旧大王”之称的王小娟,近年来收集已淡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老物件有300多件,由她创办的大营镇老物件馆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名片。她还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优势,建成毕飞宇广场书屋、朱天曙文化艺术馆等特色场馆,增强了大营文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