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站 “茅山号子”代代传

本报讯(通讯员 许湘山 倪春华 向丽萍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暑假期间,茅山校外辅导站举办“茅山号子”公益培训班,满足茅山社区留守、困境、外来百名儿童的梦想,让“非遗”文化进校站,“茅山号子”代代传。
“1954年,我镇民歌手朱香琳等7人在上海与法国歌舞团联欢;1956年,随省歌舞团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并到中南海演唱,后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银质奖,灌成唱片发行,朱香琳等还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朱香琳还被推荐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唱了“中朝携手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茅山号子……”茅山校外辅导站开办“茅山号子”教学班了,孩子们蜂拥而至,镇关工委副主任荀加勤讲述“茅山号子”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
“‘茅山号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苏中里下河地区广泛流传,其根植于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成果,是古镇茅山的瑰宝。”学校关工委负责人说,多年来,他们将“茅山号子”这一国家级非遗文化引进校园。为整理、挖掘家乡文化,学校在镇关工委的策划下,先后组织编写了《茅山号子》《歌从茅山来》等校本教材,获泰州市校本读物二等奖、省校本教材三等奖;学校还运用“茅山号子”曲谱创作融入少年儿童特色的校园号子:《幸福少年》《美丽校园》《晨光路上》,将校园号子设计为上下课的铃声和儿童韵律操旋律,组建“茅山号子”歌舞队,邀请“茅山号子”传承人担任辅导员,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辅导班里,国家级非遗“茅山号子”传承人陆爱琴为孩子们做专业辅导。陆老师从“茅山号子”发音、练声等基础开始,加强衬词教学和动作表演,突出顿音、连音演唱技巧。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试唱,相互交流,兴致很高,学得有模有样。
“幸福少年心欢畅,读书正是好时光”7月31日,“吴韵汉风·云聚江苏”——2022海外台湾青少年“云中看江苏”网上夏令营线上开营仪式在江苏泰州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百名海外青少年、老师、家长和千名泰州学生参加本次线上开营仪式。《茅山号子·金色年华》作为此次文艺演出的第一个节目令人耳目一新,赢得阵阵掌声。
桃红柳绿从根起,家国情怀自小成。辅导站还根据号子曲谱开展“即兴填词”活动,引导学生歌赞美丽的校园、富裕的家乡、和谐的祖国,让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下锻造、培养,让孩子们的爱国行为在“非遗”文化的促进下历练、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