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我的高老师

2022-09-02 08:44:58

□朱丽华

 

五星中学坐落在一条小河边,两排红墙瓦房,一个小操场。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学校里,我遇到了我的高老师。

高老师个子不是很高,瘦瘦的,讲课声音亮如洪钟,读起课文抑扬顿挫,加上他一手行云流水的好字,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语文课。

他做事极认真,当天教了新课,晚自习必然要检查我们的掌握情况,从不例外。他把白纸裁成64开的小纸条,吃过晚饭来到教室,每人一张,或是听写词语,或是默写课文,或是做几道填空、辨析小题,或是回答一两个问题,都是当天学习的重要知识点。那时候没有打印机更没有什么投影、白板,所做的题目都是老师一笔一画抄在黑板上。他不要我们抄题目,我们只需要看着黑板按题号写自己的答案,类似于今天的答题卡。我们觉得有趣,又觉得省去抄题的麻烦是得了天大的便宜,个个做起来特别带劲。谁先做完立即给他批改,错了再订正,直到完全掌握。小纸条越积越多,一段时间订成一小本,考试前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在想来,那一张一张的小纸条,更帮我们养成了“日日清”的好习惯呢!

那时,我作文不错。高老师给我写上长长的批语,在班上当范文朗读,还在办公室里分享给别的老师。好多次,我到办公室里捧作业本,那些不教我的老师都看着我,笑眯眯地说:“作文写得不错!”记得我写过一篇《哦,女娃》的习作,高老师评价“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真情实感”这给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多大的鼓励!后来,初一学年结束,高老师又把我的作文一篇一篇油印出来,专门制作成一本小册子,那可是我的第一本个人“专集”。封面上高老师镂空刻印的“哦,女娃”几个大字一直历历在目。

我喜欢看书,高老师常常借书给我,读完再去换。有一回他推荐了一本外国名著给我,可我翻了几页,便没了兴趣——那长串的外国人名怎么也记不住,张冠李戴人物都打架了。高老师知道后,亲手做了个人物表书签,把主要人物一一列出,再写上简介,嘱咐我把它夹在书里面,随时回看。我一试,读书兴趣大增。一本接一本地看了不少大部头。现在想想,高老师教我读书,多像父母教孩子学步,必要时伸出手来搀一把扶一把。

初二那年暑假,我们六七个同学受到高老师的邀请,去他家补课。那时课业负担不重,一个人在家的暑假实在无聊又漫长,能够和几个同学一起到老师家学习我们自然非常乐意。去了之后,老师才告诉我们,他并不是要给我们讲语文,而是补数学,我们大吃一惊。他笑着说:“你们别看我教语文,其实我上学时数学学得最好。”说完便支起一块小黑板,给我们讲起了数学题。那个炎炎夏日,每天上午,我们围坐在老师家的方桌旁,做习题、听讲解,太阳上来了,热气腾腾,老师便会给我们打开电风扇,等我们十一点左右学习结束离开,他才开始忙着做饭。有时我们遇到难题做得慢了,师娘都下班回来烧好饭了,老师便留我们吃了饭再回家。

高老师的女儿后来也念的师范,现在和我同事,有次一起吃饭聊起这段往事。她说:“我也记得呢,那时我才上一二年级吧,有一次我爸正在给你们讲题目,我拿了暑假作业来问他怎么写,他看了一眼说‘自己去想一想。’就又接着给你们讲了。”一桌人都笑起来,小高老师也笑了:“你看我爸这个人,他不忙着教我,就顾着教你们了!”我们都知道,小高老师的心里并没有多少对父亲的埋怨,更多的是敬意吧!

后来,我和高老师同在一所学校工作。他在初中部,五十多岁依然坚守在初三的教学岗位上。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一批批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长大成人,一个个都“出息”了,都像老师当年所期望的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好几次走过初中部,真想再次坐进高老师的课堂,听他深情朗读,听他侃侃而谈……可谁曾想到,一次意外车祸,高老师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高老师对我们的好,点点滴滴,数也数不清。“涕下沾襟忆恩师,空留悲怆在心头”。

谢谢您,我的高老师!

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