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半,穿夏布褂子煿年灶饼
□颜国强
每到中秋,古镇人家都有敬月光的习俗,敬月光的供物中除了瓜果、菱藕之外就是月饼和年灶饼了。
年灶饼是水乡百姓用于祭祀最古老的食物,无论过年送灶,红白喜事、上梁乔迁等等,凡是敬菩萨都要用到它。年灶饼的做法很简单,把糯米粉加上适量的水揣成粉团,然后摘成剂子,搓圆压扁即成饼坯,再经火炕而成。
中秋节,时在中秋,但并不是每年中秋节这天都是凉爽天气,中秋节这一天气温非常闷热是常有的事,在古镇就有一句乡间俗语,叫做“八月半,穿夏布褂子煿年灶饼”,说的就是中秋节做年灶饼遇到了暖天气。
夏布,顾名思义适合于夏天的衣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夏布的原料就是苎麻,经过独特的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具有轻薄细软,凉爽透气,易洗易干,经久耐用等特点,古时候是夏季制作衣料、蚊帐的理想布料。
“煿年灶饼”是里下河地区的方言,也就是用小火慢慢地炕年灶饼,直至炕熟。
那是我六七岁,有一年我见过外婆中秋节煿年灶饼,她穿着夏布褂子,一手拿锅铲,一手不停地用手巾擦汗。其实那个夏布褂穿在外婆的身上,不像现在布料那样平服,总是蓬蓬的,皱巴巴的。但据老年人说,夏布褂子的确透气爽身。
煿年灶饼是对煿饼人耐力和抗高温能力的考验,锅烧开后,香油一浇,顿时菜油香味弥漫在低矮的灶房内。外婆随即将一个个饼坯排放在热锅上,做年灶饼需要用文火慢慢地煿,火大了容易煿糊;火小了饼则熟得慢。煿饼人一步不能离开锅台,需要不住地正反煿,这样煿出的年灶饼才又香又好看。
锅台上的热气加上天气高温的双重熏蒸,所以煿饼人常常是汗流浃背,这时外婆穿着的夏布褂子正是恰到好处,虽然不算太凉快,在那个时代只能是这样了。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穿过夏布褂子,每逢中秋节煿年灶饼,母亲穿的是用湖绸布料做的中式短褂,毕竟建国以后由于人造丝布料的出现,古老的夏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秋节这天傍晚,古镇人家在自家院中摆起了小方桌,燃香点烛,一一放上供品,其中月饼放在首位,年灶饼次之,其它的则围着摆成一圈。白里泛黄的年灶饼里倾注着外婆和母亲她们对天地的虔诚和对丰收的希冀。
如今,外婆早已作古,母亲也逝去七年了,每当中秋节来临时,我就想起她们当年中秋节做年灶饼的情形。
今年的高温天气特别长,入秋后虽然有了早晚凉,但中午还比较热,我想今年中秋节做年灶饼,估计有可能应了那句老话“八月半,穿夏布褂子煿年灶饼”了。不过如今没有人穿夏布褂子了,有的是穿时尚冰丝短衫的煿饼人,我想,这就是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