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强身健骨,“懒龙”变“飞龙”

2022-10-20 08:51:46

□通讯员 朱荣 卞殿荣 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

 

龙江村全貌。

 

1500多米长的龙江河如一条美丽的“巨龙”静卧在中堡镇龙江村前。一年多前,这条“龙”还是一副“病态龙钟”的样子:河床淤塞、河道水草密布、圩岸杂草丛生……经过整治后,它焕发了“游龙”的容颜:两岸树木成行、绿草茵茵,清冽的秋风吹皱了一河碧水。

因龙江河而得名的龙江村,也正发生着与“母亲河”同样的变化。去年7月被列为省级软弱涣散村的龙江村,经过一年多的整顿转化,班子变强了、民心更齐了、村庄更美了、集体更富了,2021年该村获得“中堡镇综合一等奖”“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这条曾经的“懒龙”如今变为充满活力的“飞龙”,实现由“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蜕变。

 

舞“龙头”,提高班子战斗力

 

龙江村位于中堡镇西北部,由南宋、冯家、北舍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过去,少数村干部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守摊子、混日子”的思想,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以及服务群众的意识,村民对“办事找不到人”反映强烈。

舞活“龙头”,才能带动“龙”起飞。建设一支战斗力、凝聚力强的队伍,是软弱后进村整顿转化的关键。中堡镇在龙江村实行村干部优化提升行动,坚持“内选”与“外引”相结合,通过上级选派、群众推荐等方式,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优秀人才推选出来。从大学生村官成长起来的镇为民中心主任林镇,有多年从事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的经验和做好工作的责任心,镇党委选派其担任龙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到任后,他以细致而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工作,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大到引进企业,小到村里的应急广播不响、路边的路灯不亮、公厕冲水泵损坏……不管大事小事,他都认真对待,尽力解决,用行动赢得干群的信赖。今年7月,林镇被表彰为泰州市第六届“我最喜爱的共产党员”。

中堡镇和龙江村加强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6名村干部中,重新调整村会计和责任区负责人,配强村干部队伍。与此同时,围绕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村党总支加强村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开展能力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与能力。

 

强“龙骨”,增强群众向心力

 

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龙江村的101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党员占 42%,少数外出工作和党员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和学习,部分党员遇到矛盾纠纷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有时甚至起反作用。龙江村在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工作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党员站出来,当好“主心骨”活动,让“隐形党员”现身、让“口袋党员回家”。

北舍责任区一条1000多米长的道路,道路两侧今年新栽的红叶什楠等绿化树木生机盎然。这是党员黄广新等人带头管护村里的绿化带。“放亮项目”中,黄广新等党员成为这片绿化带的义务管理员。今年夏季高温少雨,十分不利于新栽树木的生长。黄广新等人起早贪黑地为树苗浇水、除草,常态化开展护苗巡查,这些新栽的树苗成活率达90%以上。他们的“护苗行动”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龙江村增强服务功能,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通过“镇村干部联包网格、网格组织联结党员、党员结对联系群众”体系,以及“到进访”等活动,村干部精准掌握村民的真实情况,了解群众诉求需求,因案施策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冯家责任区的许某,长期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多年以前,村里因建设村庄后北公路,占用了其父母1.6亩责任田,一直没有补偿,也没有安排新的责任田。许某难得回家一趟,每次回来都要为此事讨要“说法”。去年,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专门就此事商讨解决办法,最终达成意见,按目前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金标准每年给予补偿。2021年春节前,补偿金兑付到位,许某的“千里信访”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龙江村常态化落实“五帮行动”,因地制宜开设金融驿站、老人健康体检、儿童暑期兴趣班等贴心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该村一批深层次、根源性的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壮“龙身”,发展乡村生产力

 

地处大纵湖畔的龙江村水面资源丰富。龙江村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制定并实施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大做强“龙身”。截至今年9月,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5万元,全年有望突破200万元,比去年的91万元高出100多万元。

龙江村的1500多亩水面资源,分散在800多名村民的手中。这些资源多属于粗放型经营,流转租金和效益不高。该村将水面资源统一对外招标和发包,同时科学调整种养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水面资源平均每亩每年的租金达1000元左右,比以前提高500元,村民的分红所得也提高到每亩500元。承包人则也由以前的单一种养转变为荷藕套养小龙虾或鱼虾蟹混养等立体种养模式,实现承包人、村民、集体三方共赢。该村还投入100万元,联合回购陆家甸村的厂房并租赁给一家企业,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租金。

强壮的“龙身”支撑,为美化“村颜”提供了资金保障。一年来,龙江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南宋责任区村北,曾经的荒废地、垃圾场,被改造为35户、500平方米的“美丽菜园”,内面种植了各种时令蔬菜。“美丽菜园”只是龙江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中一项。亮化工程中,该村在1500多米长的道路边安装了带有中国结的LED灯。明亮的色彩、喜庆的灯饰,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也温暖了人心。

3000多米长的中引河大道是龙江村人回家的必经之道,以前路道边散落在300多穴土散坟。去年年底,该村先后实施中引河和龙江河生态河道打造,将沿途土散坟迁入新建的公益性墓地。曾经有点“瘆人”的河道两岸,展现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容颜。

龙江村投资35万元,建成面积400多平方米的“阳光宴会厅”,可同时摆设25桌桌席。建成以来,已有几十户村民先后在“阳光宴会厅”举办了宴席。村民张正国乔迁之喜时,在此办了20桌酒席。他高兴地说,在“阳光宴会厅”做事,既安全、方便,又实惠,真的是省心又省钱。

自来水管网改造、铺设污水管网、公路提档升级、百姓大舞台、户厕改造、危旧房改造等,一桩桩民生项目的实施,让龙江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共治共建共享的成效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