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加法”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 黄文超 杨洪江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工作九队驻点指导兴东镇、中堡镇,工作队在到村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创新理念不足,增收渠道不宽等情况,通过党建引领、深挖潜力、服务推进“三道加法”,全力助推集体经济增收。
“党建引领+压力传递”,激发集体经济增收“活力”。该工作队借助“每周一学”、能力大比武、各类培训等平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学习乡村振兴相关文件精神,聚焦“8420”目标,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抓集体增收行动自觉。紧扣各村产业特色、资源禀赋等,务实制定增收项目,定期组织观摩调度,让村党组织书记汇报项目进展、现场观摩、研判分析,提升增收项目实效。督促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责任书,加大年度绩效考核分值,结果与工资、任用直接挂钩,有效激发集体经济增收激情,目前,两镇共制定增收项目29个,预计每个村可增收5万元以上。
“动态管理”+“靠前服务”,拓展集体经济增收“路径”。该工作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通镇、村和挂钩单位之间信息壁垒,整合各方增收资源,破解项目落地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兴东镇的新中村、牛陆庄村、塔头村三村共同成立农贸公司,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指导和运营经验缺乏,一直停留在注册阶段。工作队主动介入,来回奔走,只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了注册手续,注册的新三牛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已正常运转,截至目前盈利近6万元。目前,牛陆庄村的冷库项目,新中村、荡北村引进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高新村、东鲍村成立劳务公司增加村集体收入,其他村的增收项目也在有序进行。
“盘活存量”+“深挖潜力”,培育集体经济增收“动能”。该工作队配合挂钩乡镇指导各村实行“组团”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以中堡镇大纵湖村为主,联合中堡、东荡庄村,合资建设垄尚米业二期标准厂房,通过收取厂房租金,实行二次分配,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力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由东荡庄、沙湾村等4个村联合恒润玻璃有限公司,利用企业屋顶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企业每年节约用电成本10万元。引导各村深挖资源潜力,推进村级闲置资源再利用,重新测算零散发包溢出的面积,通过再发包的方式促进增收,同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水面发包收入,中堡镇的朱野、戚家等村通过水面资源整合,提高单亩发包价格,预计每亩增收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