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放倒步

2022-11-04 09:08:51

□李祝海

 

当收敛了“火暴脾气”的太阳变得更加温和时,当凉爽的秋风将稻穗摇得“沙沙”作响时,水稻就到收割之时了。

在大集体年代,社员们割稻都是“一手离田”,也就是水稻收割后直接捆成稻把挑离田头,运到场上脱粒,割一块田净一块田。刚刚收割的水稻,秸秆硬生生的,份量特别地重,挑在肩上有一股子下沉的坠力,挑把人十分的吃力,而脱粒后的稻草需重新分晒,稻谷也要多晒几天。

“放倒步”,顾名思义就是将收割后的水稻直接“放倒”,暴晒几天后再捆好离田,这是在分田到户后出现的农作方式。“放倒步”时,农人挥动着锋利的镰刀,“嚓、嚓、嚓……”割下来的水稻直接横摊田间。就割稻速度而言,因为少了收放、捆把的时间,“放倒步”要快上好多,一个劳力一天可割倒2亩田。

秋收时节天高气爽,雨水相对少,摊在田间的水稻在太阳下暴晒两天后,表层的秸秆已经脱水变软,此时即可翻晒。一般在午饭后,农人们便带着镰刀来到田间翻稻。翻稻时,他们将刀头伸入稻的下部,然后向后一挑,左手顺势一带,一把稻便翻了个身。翻一把,人便向前一小步。将下层的稻秸秆翻到上面后,只需经过一两个“好太阳”,便可带着“腰扣”(打结后的稻草索)捆把了。

捆把也是有讲究的:收把大小要合适,以方便脱粒时分把。大了,脱粒时人们手握不住,不是脱不干净,就是稻草容易被脱粒机带飞出去;小了又要重新分把,不然影响工效。放在“腰扣”的稻把,上下之间要交叉叠放,这样也是便于分把,以防稻草打缠。当然,也有人家先在田间用稻草扎成大小合适的小把子,然后收扎成一大捆,这样脱粒时“腰扣”一解,便自然分成一小把,无需分把人再烦神。

晒干后的稻把蓬松柔软,份量便轻了不少,挑在肩上,垂在下部的稻穗显得更加沉实,随着挑把人的脚步,稻穗欢快地摆动着、跳跃着。

“放倒步”从割到捆,一般需四五个晴好天。虽说秋天少雨,但并非无雨,这时人们格外留意天气预报。听到天气预报说将要下雨,水稻已割倒、翻晒了的人家,就得提前或连夜抢捆,否则雨水一浇又要晒上好几天。

脱粒后的稻草直接捆扎好运离场头堆放,稻谷再晒一两个太阳便可装运回家,比“一手离田”要省力省工。直到收割机推广前,农人们都以“放倒步”的方式来收割水稻。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