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创业伉俪回乡开启“甜蜜事业”

2022-11-10 09:37:46

本报讯(通讯员 金蕾 朱同玉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11月3日上午,在垛田街道新钱村村西口的一大片设施果蔬大棚里,一对青年夫妇正忙着接待前来采摘火龙果的游客。半个小时的功夫,来自城区的市民赵文婷、张妍就各自摘了一大袋火龙果,过磅付费满载而归。

从事火龙果种植的青年夫妇叫邓银权和陈小丽,邓银权今年36岁,陈小丽今年35岁,都是林湖乡西丁村人,结婚后两人一起到天津从事调味品的销售,多年的打拼,业绩平平,夫妇俩感觉在天津终究是为别人打工,两人决意要打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几番调研,夫妇俩觉得从事设施种植果蔬行业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11月,他们来到垛田街道新钱村,在新钱村村两委会支持下,投资80多万元,流转了53亩农田,建成了23个设施大棚,种植了20多亩葡萄。从此,夫妇俩和农民工们一起“并肩战斗”,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下田,一直干到月亮升起才收工。2018年春,夫妇俩注册成立了兴化市志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对发展果蔬行业满怀憧憬。可当年的5月28日,对于邓银权夫妇来说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考验。那一天,他们栽下去的阳光玫瑰小苗出现大面积的死亡,这个打击让夫妇俩猝不及防,这意味着他们第二年就没有了收成,而且还要重新栽植小苗,这样一算,到2020年他们的农场才会产生效益。

“当初以为把小苗栽下去,管理管理,然后就等着收获,这真是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邓银权说,当时他曾一度想放弃,但在妻子和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决定外出拜师学习种植技术,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种出好的果蔬。邓银权风尘仆仆地赶到山东,拜当地一位有经验的果农为师学习种植技术。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邓银权渐渐地悟出了种植的“门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2019年上半年,邓银权夫妇又扩种了20亩葡萄。2020年的夏天,夫妇俩的果园里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兴化本地的葡萄销售价格比较低,这让邓银权夫妇紧张了好几天。“我们种植的是精品葡萄,价格不可能这么低就贱卖出去。随后我带着葡萄找市场,跑遍了江浙两省,最终与泰州城区46家精品水果店结成了供销合作伙伴,葡萄当年卖出了好价钱,43亩葡萄收入130多万元。”

邓银权告诉记者,农场在栽植葡萄的同时,也栽植了3亩田草莓和3亩田火龙果,2020年都获得了大丰收,两种水果收益在20多万元,目前,基地全部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力,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在邓银权外出跑销路的同时,陈小丽也在网上帮着丈夫积极寻找水果销路,她先后通过抖音、微信、电商等新媒体平台向外出售葡萄、火龙果和草莓。经过两三年的精心侍弄,现在邓银权、陈小丽夫妇将志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搞得风生水起,葡萄主要种植了夏黑、阳光玫瑰、醉金香三个品种,草莓以红颜奶油草莓为主打产品,火龙果是红芯火龙果,清甜爽口,农场里的果蔬产品全部按照绿色标准生产,前期一次性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生长和采收期不打农药。“为此,我们的水果产品赢得了顾客的青睐,每天兴化城区都有不少市民前来农场体验采摘,2022年我们的葡萄、草莓、火龙果销售产值达200多万元。”据邓银权介绍,今年9月份,农场将草莓扩种至7亩,目前长势喜人,估计25天后就结果上市出售了,预计价格在每斤5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为了带动更多的果农发家致富,也为了自家农场的规模化发展,2021年邓银权还牵头成立了“天缘葡萄联盟泰州服务站”,吸引了林湖、垛田、大垛、竹泓、千垛、兴东等地的50多位从事葡萄栽植的业主加盟,累积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还有500多亩正在洽谈中。“加盟天缘后,我们将统一种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和集中销售,今年已经销售葡萄近80万斤。”邓银权说,下一步,他将创新果蔬类的多元化发展,丰富果蔬全年市场供应;准备引进物联网技术设备,实现新时代的现代化智慧农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业主和村民致富。

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