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家乡的圆子

2023-02-03 09:04:36

□舒  眉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传统的团圆节。商场、超市的柜台里早已陈列了各模各样的速冻圆子。它们披着五彩的外衣,肚子里的馅也是花样百出:猪肉牛肉的、豆沙花生的、黑芝麻白芝麻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不过我还是喜欢吃童年时候自家搓的素圆子(没有馅的),那淡淡的糯香,还有带着焦香的红糖芝麻粉。

我家厨房进门左手边安放着一个碓臼。它担负着一个村庄舂米的使命。碓臼正身是一块三四十公分粗二三米长的树木做的。碓臼的一头和中间各有一个支撑点,碓臼头的支撑点下面是用金属包裹着的,被称为碓锤。碓臼窝的材料是石头制成的,有的地方也称为石臼。碓臼窝的大小与洗脸盆差不多,只是比洗脸盆深一点,口朝上,下面大半截是埋在土里的。

碓臼上方有一根固定人体平衡的粗绳,是从屋脊上垂挂着下来的,它由布条捻成。人站在碓臼上,手拉着绳子左右脚才可以灵活受力将碓臼踩动起来。碓锤一下紧着一下舂着碓臼窝里的米,如同小鸡吃食般频频点头,发出有节奏的沉闷声。松碓是个力气活,通常都是男的踩碓臼,女的在下面忙碌。

临近正月半时我家特别热闹,一拨拨人来了,一拨拨人走了,从天亮到天黑,从天黑到天亮不间断。妈妈除了接待来人还要将自家的东西准备着。她先用籼米和糯米三七对掺后再淘洗干净,倒入干净的盆子或桶里,然后加河水没过它们,得浸泡一天一夜。喝足了水的大米,个个肚滚腰圆,像腆着肚子的大胖子,继而再用淘箩沥干。

待到涨开的大米被沉重的碓锤一下一下的舂成碎末,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便开始忙碌了。她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箩筛,开始过滤米粉。她们左手把着箩筛筐,右手娴熟地拍打着箩筛,便拍便转,那发出的声音是一首很谐和的美妙音乐,好听着呢。米粉在箩筛里打着圈,一圈一圈再一圈,纷纷扬扬飘落在篾匾里的精细米粉,似白衣仙女从天而降,可爱极了。那些没有被筛落下的将会被倒进碓臼窝里等待着再次的锤炼。

大家手里忙着嘴里也不闲着,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有时候男人们为讨个便宜,话里带着话。不甘示弱的女人们一哄而上,被“修理”过的男人们变成了个画脸猫,直喊着姐姐妹妹们告饶,看着对方的狼狈相,一帮妇女笑得前俯后仰,真是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不比戏还好看呢!

小孩子最喜欢往人堆里扎,硬是要上到碓臼上露一手。光滑发亮的碓臼孩子怎么踩也上不去,被摔过几次后,又折腾着抢箩筛,一会儿工夫,身上脸上都白了,像雪地里滚的雪娃娃。

窊一些舂好的圆子粉放在面瓷盆里,倒进适量的开水,待米粉和水和到一起变成一个大疙瘩,妈妈便开始揉面了。揉面很是去力的,妈妈像是用了全身的力量。待完全揉熟后,妈妈再掰成好几个小的一一搓成长条状,而后揪成剂子就可以搓圆子了。把剂子放在手掌心,两个手掌搓着打圈,一会儿圆子就成型了。不过最佩服爸爸,他的大手掌可以同时搓好几只呢。

妈妈把搓好的圆子煮好,连同一小碟芝麻红糖端上了桌。飘浮在碗里的圆子,热气腾腾的糯香味撩得我直咽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沾着芝麻红糖往嘴里送,妈妈的那句小心烫还没说出口,我像是被圆子咬到了,龇牙咧嘴地干着急。

喜欢家乡做圆子时的乐趣,更喜欢吃新鲜醇香有劲道的家乡圆子。

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