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味道的汤圆

□王 军
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正月十五是传统的民俗节日。记忆中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这一天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在这天会吃汤圆,希望在来年的时候能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随着正月十五的临近,时不时冒出想吃汤圆的想法,曾经儿时的美好回忆也一幕幕再现。
那时候,一到正月十五,外婆是最忙的一个人。置办汤圆是头等事情,她从米缸搬出一个阳面袋子,里面装的是做圆子的糯米粉,一看到雪白的糯米粉我就咽口水。这米粉来的真是不易,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现成的糯米粉随时可以到超市商店就能够买到,那时是要自己做的。年前几个月,外婆把买来的糯米淘洗干净,放在木桶里用清水涨泡一夜,第二天要一个个淘米箩装起来沥干水,用扁担挑到专门舂米粉的人家,用石舂把米舂成了粉,回到家再把潮湿的米粉摊在竹匾里晒干以便保存,这个过程是漫长而麻烦的,白天要端到院子追着太阳,晚上要记得收回屋子里,中途还要用专门的粉筛将半干的米粉筛上几回,外婆她像伺候外公一样细心地打点这些米粉,一天天端进端出,乐此不疲,庆幸没有遇上阴雨天,将近半月的时间,外婆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最终干透的米粉被装进阳面口袋放到米缸,遇到大好的太阳还会拎出袋子再晒晒,晒干这些米粉太不容易了。
外婆是一个非常会持家的女人,她早在年前就备下了很有年代气息的汤圆馅料,不像现在的汤圆馅料花样繁多,各式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吃法也不一样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那个时候家里穷,也没经济条件去这样的讲究,有的吃就是一种幸福了。外婆包的汤圆是她从茶食店里买来的黑乎乎油脚当汤圆的馅,这种馅料就是食品厂油炸糕点的下脚料,现在会丢弃的残渣,那时是一个好东西,外婆就用这拌上绵白糖搅合成包汤圆的馅,包汤圆时整个屋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尝一口馅嘴里,绵白糖的甜,油脚的香,溢满了口腔,含在嘴里,久久舍不得咽下肚,外婆将馅一点点包进和的糯米粉团里,再用双手的掌心搓成一个个圆子,整整齐齐摆放了一竹匾,就像一幅画。
又到一年正月十五,不知多少人家为了品尝那碗圆子,去经历从米到粉全过程的劳作,还有多少人家为了品尝那碗圆子,去亲力亲为动手和粉包馅。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用做,超市货架上各式口味的速冻圆子,让我们在这一天享用到美食的同时,享用到了快捷和便利。可是外婆包的油脚馅的汤圆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在我的记忆里那不再是享用美食,是享受美食,更是在享受爱的关怀和家的温暖。
忘不了外婆包的油脚馅的汤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