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土墼框

2023-02-17 09:18:45

□陈明干

 

土墼框,一种专门制作土坯的模具,制出的土坯叫土墼。20世纪70年代前,里下河地区绝大多数农户的住房为土墙草房,土墙就是用土墼砌成的。

我们的先民用土坯造屋由来已久。考古人员在河南荥阳青台遗址中,发现了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而“墼”这个字,则出现在2200年前的汉朝,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中解释:“墼,一曰土墼,未烧砖也。”意思是说,墼,没有烧的砖块,是土坯。

土墙草房是与贫困连在一起的。旧时,里下河农人物质贫乏,要想有住所,只能就地取材,以泥土做墙,用茅草做顶。日积月累,农人发明了土墼框。

土墼框为木质结构,由木匠打制,长方形,四周木板厚度4公分,经卯榫结合后固定成整体,外侧有把手。土墼框内径长35公分,宽25公分,高13公分。泥土倒入框内经捣实后,通过提升把手及边角,使框子与土坯脱离,所以里下河农人把做土坯说成“脱土墼”。

土墼的成分是河泥和毛稳子。河泥细腻、黏稠;毛稳子包括麦稳子和稻稳子,有谷物壳、茅草丝等,干燥,有韧性。河泥和毛稳子混合后,更有凝固性,做成的土墼不裂缝。有一种像水泥拌和砂子后墙体更坚固的意思。

河泥要罱,通常是在夏收和秋收结束后罱泥脱土墼。经过了夏收和秋收,农人已经将麦稳子和稻稳子准备好了。此时打谷场上也一无所有,光秃秃的,正好用来脱土墼。

罱河泥是农人的拿手好戏。一条三吨半的农船,一个人一天能罱六船河泥。河泥直接戽到场头,既爽水又能风干。

风吹太阳晒,只需两天,河泥就像豆腐块一样软绵绵的,正好到了脱土墼的稠和程度。河泥太烂,就不能与毛稳子粘合成型;河泥太硬,脱土墼十分吃力,泥土的凝固性也差。

脱土墼多是两个人一起干,脱土墼是力气活,要速战速决,一个人独干力不从心。

先要把毛稳子拌在河泥里。毛稳子撒在泥面上,两个人赤脚站在河泥中,双脚不停地踩,用洋锹或泥择子不停地拌,直到毛稳子完全淹没在河泥里。这之后,再用洋锹或泥择子从一边翻起,将河泥统统翻个身,使河泥与毛稳子均匀地混合,这时的河泥才算“熟透”。堆成岭子状,或垒成一个个小堆子后,就准备脱土墼了。

泥土粘稠,无论双脚踩还是用洋锹拌,泥土粘在双腿和洋锹上都让人感到吃劲,而且越踩越粘、越拌越粘,人越来越吃劲。当所有的河泥都拌熟了,农人感觉脱土墼的路已经走完了一半。

土墼要脱在空地上。场面平坦,是脱土墼最好的地方。倘若脱在场边、草地边,先要用洋锹将地面铲平,地面上还要撒一层毛稳子,不使土墼粘在地面上,方便以后搬离。

两个人一起干,力气小的用洋锹择泥,力气大的拿框子脱土墼。脱的人将框子放在地上,确认平稳了,择泥的人就将熟泥倒进框内。放满了泥,脱的人随即用拳头朝泥土鼓捣,“四角各一拳,中间再一拳。”感觉把框内泥土捣实了,用手掌抹平泥面,再轻稳地提起土墼框,一块土墼便脱框而出。泥土半干半潮,新脱的土墼四角见方,边壁垂直,整块成型。

旁边有一个大水桶,每脱下一块土墼,脱的人就要将土墼框放在桶里沾一下水。框壁潮湿,不粘泥土,泥土捣实后向上提框更容易。

新脱的土墼之间有一定的空档,相隔十多公分,风干后好搬动。宽阔的场地上,无须拉绳放样,一块块土墼纵横成排,摆放有序。

择泥简单,比脱土墼快得多。择泥的人常将熟泥一大团一大团地放在将要脱土墼的地方。脱的人就着泥团放好土墼框,双手捧起泥团用力掼进框内……一个接着一个脱。只是,脱土墼的人一会儿要蹲下支框子,一会儿要弯腰捣拳头,紧接着再俯首提框子,始终处于躬身屈背状态,腰酸背痛,满头大汗。

“快的脱一千(块),慢的脱八百(块)。”起早带晚,两天时间,两个人脱出一千六百块土墼,正好够砌三间土屋。

土墼潮湿,需有半个月的晴好天气才能风干。那时没有天气预报,农人掌握天气完全凭经验。运气好,真有十天半月不下雨,土墼顺利风干。运气不好,两天后忽然下一场大雨,脱好的土墼被冲烂。农人一阵怨天怨地后,只好忍气吞声,把冲散的泥土聚拢,重新拌熟后再脱。还有的情况是,土墼风干了七八天,忽然天色不好,一家人急火火地奔到场上码土墼,堆积后用草帘子覆盖起来,等天晴时再搬到地上晒。

土墼面发白,说明风干了。农人将它们竖起来,再晒土墼底子。又过了两天,土墼底子也干了,农人用菜刀削去毛糙的底边子,再留缝集中码放,用草帘盖好顶子。看到又长又高且通风透气的土墼堆,农人的一颗心才算真正放下来。

民间风俗,木匠只有在做棺材时用剩余的料子才能做土墼框,否则不吉利,所以土墼框不多,需用时就跟人家借。现在想找到一个旧土墼框已非易事。

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