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春来荠菜香

2023-03-10 10:08:09

□房干森

 

春一点头,天就暖了。那些田间地头里的野菜,那些阡陌沟畔上的嫩叶细芽,都悄悄探出头来,渲染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这是唐代诗人羊士谔赞美野菜的惜春和欢快。而在众多野菜中,荠菜是最早返青报春的,是春日野菜序列里最靠前的排头兵。晋代文学家夏侯湛在《荠赋》中赞之曰:“见芳荠之生时,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以“芳”称之,夸其繁茂;斩冰霜而发鲜,显其不畏严寒、先春而萌发的旺盛生命力。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母亲领着我们弟兄们去路边挑荠菜,它的叶片铺开在路边草丛里,因此说“挑”或“挖”荠菜。那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特别是春季,旧粮将吃完,新粮没下来,庄稼青黄不接,挖一些野菜补充餐桌是家家户户不得已的做法。荠菜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毫不挑剔地散落在沟畔、田埂、地头上,在早春乍暖还寒时,大多数草木还在沉睡,荠菜率先苏醒。虽经了冬寒,沐了风雨,依然翠嫩欲滴,或挤挤挨挨,一团团一片片,或东一棵西一棵地匍匐生长在路边地头、庄稼行间。我们每人带着一把铁质木柄的小铲锹,提着个小竹篮,快乐地走在田野里,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一望无际。我们一边嬉闹着一边找荠菜,你追我赶,暗暗比着谁挖得更多。

荠菜本是一种野菜,由于它营养价值丰富,对身体有很大益处,所以被人称之为“护生草”。荠菜与其他野菜相比起来,味道是最鲜美的,不腥、不苦、不涩,也无怪味。荠菜本身不散发香味,但将其茎叶放在手中,轻轻一搓,就会有独有的清香味扑鼻而来,放在嘴里嚼一嚼,嫩嫩的,芬芳馥郁,沁人心脾。食用方法也多样,或炒,或蒸,或做汤,或凉拌,或剁成馅儿包饺子,都会与其他食材产生化学反应,使淡者出味,浓者提鲜。

荠菜自古就是民间餐桌上的爱物。“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吃了荠菜,百蔬不鲜”等等说法,都出自民间,可见荠菜确乎是民间的一道美味。而这道美味,在古人眼中,更是少有的“天然之珍”。《诗经·小雅·谷风》中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自是称赞荠菜味道之美。至唐代,荠菜成为迎新春必需品,人们在立春这一天都要吃荠菜馅的春饼,其味之美,逞一时之先。宋代苏东坡称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时绕麦田求野荠”,他在用荠菜为主料,做了一道“东坡羹”后,给好友写信炫耀:“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陆游更是对荠菜喜爱有加,他写下了多篇称赞荠菜的名句,如“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

荠菜除了可以食用,还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利目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苦性平,利肝和中,明目益胃”。《中华药海》记载:“荠同齐,齐者济也,此草饥饿时能果腹延生,战伤时可止血活命,功效颇大,作用齐全故名。”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荠菜的清凉功效,可以舒缓肝阳上亢、高血压等身体不适,故而在三月三,即便荠菜已经长老开花,仍可以用荠菜花煮鸡蛋,用来缓解头痛、明目清火。而现代科学经过研究分析证实,荠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富含各类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药用价值很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在品尝大自然馈赠的菜肴时,我品味着这种平常生活的快乐,更珍惜平淡日子里的这份平实的幸福。

5182